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集锦 > 乡村振兴
诏安“粮果套种”模式迎突破
2025-08-04 17:31:56 来源:《福建日报》2025年08月03日 作者: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康渟

近日,在漳州诏安县四都镇上湖村,由诏安特色产业创新院主导的科技兴农项目——“基于高光效的番石榴-水稻间作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迎来丰收,21.5亩试验田实现番石榴树下旱稻亩产突破千斤。

诏安县是福建省番石榴主产区,受粮价低迷、土壤盐碱化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今年4月,为探索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诏安特色产业创新院启动“基于高光效的番石榴-水稻间作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项目计划在诏安县建立核心示范区500亩,推广面积超2000亩,预计实现粮食增产10%以上、农户综合收益提升30%。

诏安县华强果蔬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21.5亩土地中大胆尝试“粮果套种”模式。项目选用“糯旱优73”“旱优73”“旱优78”等5个优质旱稻品种与“帝王”等5个番石榴品种进行套种。通过科学配置种植间距与光能利用,并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加强用水管理,在保障旱稻生长所需空间、光照和水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番石榴日常管护的影响,体现了科学种植的理念。

测产数据显示,“旱优73”等品种稻谷亩产达507公斤,而“帝王”番石榴同期株高超1米,有望实现“树上结果、树下产粮”的双重收益。

该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提供核心技术,诏安县华强果蔬专业合作社提供土地、种苗及管理支持,“稻香番华”学生团队深度参与实践,形成“技术研发—规模化落地—人才培育”的闭环。

“果粮间作模式不仅能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还可切实增加农户经济收益。前期试验成效不错,我们将持续优化品种适配性,强化果树品质跟踪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生产流程,最终形成可大面积复制的解决方案,以向南方丘陵地带推广。”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兴表示。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