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谷文昌十四年如一日,在福建带领东山人民战天斗地、敢谋善成,艰苦卓绝地干成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将风沙肆虐、灾害连连的荒芜海岛变成了“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的“东海绿洲”,不仅使东山人民摆脱了逃荒要饭的苦日子,而且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东山,清明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已经相沿成习。谷文昌之所以能干成这么多好事实事,得到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这与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为“实事求是的典范”,他的先进事迹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对党忠诚是信仰支撑
谷文昌的党性无比坚定,对党绝对忠诚是他坚持实事求是的信仰支撑和信心来源。他曾讲过两句话:“不能因为受了委屈,就丧失信念”,“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谷文昌一生有“三怕”:一怕党的事业干不好,二怕党的形象受损害,三怕身为党员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这“三怕”,恰恰体现了谷文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
刚到东山不久,谷文昌就遇到“壮丁”家属的处理问题。国民党溃逃前,从东山岛抓走4700多名“壮丁”,使约占全岛三分之一的家庭陷入骨肉离散的悲惨境地。对此,谷文昌忧心如焚。这些“壮丁”被抓走之后,他们的家庭不仅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生产、生活陷入极度困难之中,而且在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下,他们如果被定性为“敌伪家属”,就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不能被平等对待,饱受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这些老弱妇孺的情况引起了谷文昌的高度关注,他深切地认识到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共产党会得到东山百姓更加衷心的拥护。谷文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些人是被国民党军队捆绑强行抓丁的,不是他们自愿的,他们及家属也是受害者,这是国民党造的灾。谷文昌坚定指出:“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要救灾。”经过谷文昌的多次建议和极力推动,东山县工委接受了他的提议、统一了认识,并作出审慎的决定,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并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救济政策,在政治上不受歧视,困难户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这项决策被当地百姓赞为“一项德政,十万民心”。“兵灾家属”们对共产党非常感激,他们说,“国民党抓走亲人,共产党却把我们当作亲人”。后来在1953年的东山保卫战中,他们中的许多人踊跃支前,为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奋勇出力。
在东山保卫战的过程中,同样体现了谷文昌坚定的实事求是精神。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来袭,福建省军区作出机动防御作战的计划,要求地方党政机关天亮前全部撤出东山岛。谷文昌仔细研究了东山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当时全县人民的守岛意志和士气空前高涨,从而力主民众与守岛官兵一起坚守待援。因为在东山保卫战前夕,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战备工作,包括肃清敌特分子、广泛开展对敌斗争、巩固海防的宣传教育、发展壮大民兵队伍、推行德政赢得民心等举措,东山民众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提出“大家一条心,对敌齐斗争,威武不能屈,收买不了心,海防巩固好,确保东山岛”的口号,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和驻岛部队一道构筑起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在这种情况下,敌人要是胆敢来犯,肯定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谷文昌的观点和驻守东山岛的部队领导意见高度一致:如果敌人来了,我们便撤退,东山百姓将会再次遭受巨大困难,新生的人民政权将会失去民心支持,况且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和工事之后,日后我们再收复的成本和代价将会高得多。基于以上考虑,谷文昌坚决表态,地方干部将与守岛官兵一起战斗,敌人来了可以打游击,组织群众支前,决不撤退,这大大增强了守岛官兵坚守待援的信心。最终,坚守待援的方案获得省军区的批准与支持,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正确决策,成为赢得东山保卫战伟大胜利的重要因素。
一心为民是动力源泉
谷文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是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谷文昌把这两行字写在笔记本上,也刻在了心上。谷文昌非常关心同情贫苦百姓,他开会讲话经常会引用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内容。在3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谷文昌始终如一与群众打成一片,东山全县60多个村400多名生产队长,他都能当面叫出名字。他走到哪里都把“关心群众生活”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事事都为群众考虑,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种问题。在东山工作的14个春秋,他把“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的赤子情怀付诸实践,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一桩桩、一件件都干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看到群众的困难时,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有群众找他反映问题,即使是半夜三更他也热情接待,还经常从家里省出口粮留困难群众吃饭。以至于东山流传这样的顺口溜:“有代志(事情)找谷书记”。谷文昌还特别注重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他经常教育干部,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有群众观点,为群众着想,从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呢?”
调查研究是根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谷文昌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和基本前提。为了带领东山县人民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谷文昌亲自担任“沙荒调研队”队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县沙荒调查工作,全面深入地了解沙灾情况,摸清底数。他带领县委、林业工作人员等一班人走遍全县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的沙滩,查风源、找风口,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地记录下来。谷文昌还发动县委一班人深入农村,和老农促膝长谈,听取了许多意见建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界群众的意见,谷文昌开始制定并完善治理风沙的科学方案。谷文昌还亲自担任造林试验小组组长,带领这个由林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老农民组成的团队,采取“笨”办法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等对新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研究与总结试验,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规律,总结出沙地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一条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改变自然面貌的“东山经验”至此形成。据《中国共产党东山历史》描述:从1958年到1963年年底,全县已造林73039亩,营造护田林带223条,总长184公里。14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长城。森林覆盖率达36%,绿化率达96%。千年肆虐的风沙,终于在谷文昌的带领下,被英雄的东山人民制服了。时至今日,福建沿海4000多公里的防护林,都是以东山模式为样板的。
谷文昌说:加强调查研究,是改进干部作风,贯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他在东山兴起调查研究的好风气,使县委在调查中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实际问题,工作更加实事求是,减少“瞎指挥”和“命令风”,也改善了干群关系。谷文昌曾派出调查组,就县委关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农村社员弃农经商、社员分配等问题,深入到生产大队、农村公社、城镇、工厂、渔业大队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由县委作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批示,再编成《调查研究》简报,下发各有关部门。这对正确指导东山开展各项事业、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