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情 > 侨台港澳
闽台阵头衍化,凸显两岸共同文化基因
2024-04-25 09:54:59 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4月25日 作者:肖琦

阵头起源于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百戏”,随着中原汉人南迁入闽,与闽地原始古朴的闽越文化相融合,形成形式多样、五彩斑斓的艺阵,而阵头即为民俗艺阵的一种。

早在宋代,台湾西边的澎湖列岛就有福建泉州移民。明清时期,大量的福建移民东渡台湾,被称之为“福佬人”。这群来自福建的移民拓垦台湾的同时,也带去大量闽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中包含阵头文化,阵头在闽台两地生根播植、承袭至今。

千百年来,闽台阵头的衍化,凸显着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

首先,以共同文化认同为纽带的闽台阵头有着极高的同质性。比如,闽台阵头中的“大神尪”艺阵,吸收了福州、泉州、漳州元素特色,融合成具有台湾特色的多元“神尪”艺阵,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动作与造型上也显夸张;又如,泉州的“拍胸舞”艺阵,传到台湾演变成“打七响”,动作更加活泼,花样更加新颖,体现了台湾百姓苦中作乐的豁达乐观精神,以及有别于原乡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其次,闽地阵头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现代文化元素融合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彰显出阵头文化的灵活性与即兴性。尤其是台湾年轻人加入阵头后,阵头表演较过去的庄严肃穆变得更加灵动跳跃,比如在原有造型基础上配上墨镜、荧光棒的电音三太子,以传统戏曲中的“鬼步”为基础改良的台湾本土阵头官将首等,如今都反向流播于福建,被广泛运用于迎神赛会等出阵仪式中,呈现出两岸既同根同源又百花齐放的艺阵特色。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从闽台阵头相互传播、植入、融合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闽台之间共同的文化基因。闽台阵头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意蕴,无不体现出两岸同根同源的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趋向,反映出闽台在共同文化圈里“同生共融”的客观现象。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