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旗帜鲜明的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以福建党史网宣为例
2024-02-27 11:19:29 来源:《晋江党史》 作者:孙健

现代网络世界变化日新月异、非常迅速,这样千变万化的特点对于我们党史部门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迎接挑战,接受挑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牢牢掌握网络宣传中主导权与主动权,达到宣传党史、资政育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党史部门要加倍重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力度

(一)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国的网络建设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有关互联网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讲话。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并指出要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引导舆论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

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

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讲话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结合其关于网络和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表明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面临的网宣新局面和新挑战,更准确把握新时代网宣工作、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工作的重要性,为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而努力工作。

(二)互联网成为党史宣传的重要阵地

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4.3%,较 2016 年底提升 1.1 个百分点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最大众、最活跃的文化领域,党史网宣、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也自然成为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推进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形式和手段,提高成果转化的育人成效,提供了新的阵地。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潜在宣传目标并伴随快速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党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肩负的使命,深化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网络宣传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头脑,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党史上网工作,将信息技术与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工作紧密结合,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党史APP、AR/VR技术等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旗帜鲜明的反击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党史国史,片面解读党史国史,诋毁甚至侮辱党的领袖人物,质疑党的英雄人物,否定党的奋斗历程,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各种不良、不实、片面性、煽动性、鼓吹性较强的党史国史信息借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肆传播。

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这要求党史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宣传党史。在哲学层面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其根源在于其哲学基石是唯心史观而非唯物史观,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而非历史辩证法。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科学武器,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问题,正确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揭开历史之谜,而历史虚无主义站在唯心史观哲学基石之上,运用唯心史观看待历史、曲解历史。我们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因为其与我们党所坚持的哲学基石相互对立,更在于其哲学基石是伪科学的,得出的结论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揭示历史真相 。在当今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要适应时代进步,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尊重网络宣传的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寻找适应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网宣模式。

2013年07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谈话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党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学习、善于发现我党历史上各个阶段取得的成就,出现的问题,通过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我们的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哪个阶段固步自封,不懂的与当时的国情相结合,哪个阶段就踌躇不前,哪个阶段善于创新,善于学习,善于为人民服务,哪个阶段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党史工作者要正确归纳、总结、评价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正确对待我党在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曲折,要放在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利益的调整期,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 难以及时有效关注和回应所有人的利益需要,因而极易滋生不满的情绪,对现实产生怀疑与迷惑,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思维特点和心理,抓住部分人的不满,将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行串联,由己及人,由问题及成就,由现在及过去,引导他们质疑整个历史进程,质疑党的领导,质疑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此时,再加上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国外思想的渗透,尤其是一些唯西方至上的全盘西化论者的鼓吹,历史虚无主义之声自然而起,并始终能找到自己的拥趸 。历史虚无主义搭乘网络媒体的快车,运用其新奇观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洪水猛兽一般滚滚而来。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主要突破口,由于中国普及互联网的时间比较短,网络立法还不是很全面,历史虚无主义抓住这个机会肆意妄为 。作为党史宣传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为党史网络教育提供强有力的阵地、窗口和平台,整合力量,做大做强各地的党史网、党史微信、微博、APP平台等,充分发挥新媒体党史宣传教育功能,刻不容缓占领新的舆论阵地。认清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加大各地党史网宣工作的协作,深化对网民需求的认识,积极向网上歪曲党史国史,散布低俗历史人物观,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行为坚决“亮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环境的“青山绿水”。

二、福建强化党史网宣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近年来做了大量信息化工作,2002年建立福建党史月刊网站,对党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存储并上网传播。08年立项福建省“数字党史”项目,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存储,并制定相应传输系统,建设福建地方党史资料数据库和“海西红色在线”门户网站。在福建党史网的基础上,海西红色在线──中共福建历史网网站群于14年元旦开通。16年元旦,“福建党史”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16年12月份,福建红色文化网上展示馆上线暨福建红色文化VR/AR实体体验馆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对外展出。

“海西红色在线”网站群成为全省党史部门信息化的重要平台。网站群遵循“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打造了一个省室主网站,九个设区市、一个综合实验区十个子网站和80多个县区网页为一体的全省党史网站群,有机整合了全省党史数字资源,充分实现了全省党史资源的共建、共有和共享,成为福建地方党史资源的展示窗口和工作信息的传播阵地,通过一盘棋的顶层设计,全面展示福建特色党史资源、全省各级党史部门工作动态和党史文献资料,拓宽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受众面。网站群开通以来,共发布信息1万余条,总点击量近300万人次,在党史宣传教育、红色文化传播、正面思想舆论引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网络阵地作用。现在“海西红色在线”不仅是全省党史系统宣传教育的新兴媒介,还是广大网友了解福建苏区、老区、革命旧址遗址、重要党史人物、重大党史事件、珍贵党史资料、红色党史故事的重要网络窗口,是学习党史国史、利用党史国史的一个重要网络平台。2015年被省委宣传部作为红色网站典型推荐报送到中宣部,在“学习党的历史,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中,获得由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知网联合颁发的网络学习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福建党史”微信公众号涉足朋友圈的尝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充分运用新媒体“福建党史”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通过自媒体+党史宣传将党的光荣历史及其优良传统,优秀人物,典型故事,系列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传播到老百姓的眼里去,心里去,脑里去。运用目标客户的时间碎片化、行为移动等新兴特点,“福建党史”微信公众号有小编精选,特色专题等栏目,精心组织素材,坚持用权威、通俗的视角,解读中共福建革命和建设历史,全方位、多视角展示福建党史特色资源,坚持每个工作日推送消息,坚持活泼、可读、有趣味的原则,开通以来累计上次数百万字,对党史事件、党史人物进行权威解读,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一步还计划继续开发“掌上书架”、“红色福建”等移动客户端。

福建红色文化VR/AR实体体验馆,高科技+党史网宣的创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增强现实技术(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福建红色文化网上展示馆共开设序厅、红色文化VR体验厅、红色文化资源厅、革命历史人物厅、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厅、红色文化旅游厅、红色文艺展示厅等七个网络展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视频、音乐、动画、游戏等生动形式,系统展示福建红色文化,对福建红色文化进行远程传播展示,让受众在异地可以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福建红色文化实景。例如通过《红色福建、薪火传承》VR影片、古田会议纪念馆VR展区、松毛岭战役体感射击游戏等一系列以“红色福建”为主题的VR/AR互动文化产品,全景再现福建革命进程中璀璨的历史瞬间。加强了党史红色文化与网民的直接互动,有力推动了证明宣传作用。

福建党史工作者适应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扩大正面宣传教育,推进党史部门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在党史网宣工作中,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史网宣姓党。坚定党的历史文化自信,增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觉悟,对于涉密内容做到零上传,对不适宜上网传播的内容做到及时引导舆论走向。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将法律、法规覆盖到网络所到之处,涉及网络运行的全过程,做到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 。在上网内容审批上,做到快速及时并认真执行三审制。二是坚持重视网宣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网宣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全省党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室领导亲自挂帅,成员有省、市等党史部门领导和党史网宣工作者组成,这样大大方便了全省党史系统的信息化交流和协作。详细制定信息化五年规划,三年计划,进一步明确信息化任务和责任处室,极大的加快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三是坚持融入工作大局。在致力于信息化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主动与宣传部、教育厅、党校高校等单位进行配合,努力推动党史网宣工作。在网宣平台的建设中,也积极向兄弟省市学习,与上下级党史部门互相沟通,在制作过程中吸收好的想法和做法,这样作出来的网宣平台才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久性。四是坚决向历史虚无主义开战。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和大多数西方社会思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其它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力都是要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作用为基础,毕竟要让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接受一种新的思想, 必然要先去瓦解旧的、 原有的思想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思想上是,政治上的错误性和有害性,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又在我国蔓延,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决不允许它泛滥成灾。五是坚持注重网络宣传手段的创新。改变“千网一面”,打特色牌上下功夫,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在加强网站、资源电子化等传统网络媒体的基础上,做好移动媒体,自媒体资源平台的运用和推广宣传,进一步推动“掌上党史”,“移动党史”,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六是坚持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党史网宣说到底需要的是人,这是我们走向党史网宣强省道路上的最大屏障。要通过招聘专门技术人员,人员培训,加强各级党史部门的网宣能力。还通过向其他做的好的部门请教学习,与有关部门座谈交流等,提高党史干部的学网、懂网、用网能力。

三、做大做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史工作者是距离党的历史最近的一支队伍,我们有着维护互联网舆论主阵地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带头建立良好的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带头培育风清气正的网络绿色生态,带头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氛围,带头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反击,带头学网、懂网、用网,将我们深厚的党史研究“内功”,转换成我们党史网宣的强大“外功”,积极普及党史知识,传播红色正能量。

(一)加强对党史基本理论、党史基础知识的研究和宣传

要坚持不懈把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的任务抓好,这是党史部门的主业,离开党史研究,党史资政育人、党史网络宣传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史部门要加强对党史正本、专题史、党史大事记、党史人物传记等党史著作的编纂为党史网宣工作提供科学、权威和强有力的史料支撑。持续抓好资料征编,尤其是口述史资料征编工作。口述史料,其内容往往关涉到诸多事件亲历者的个性化的参与体会,其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多视角、多侧面的观察 。党史工作者要努力形成一批生动、活泼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适应新媒体宣传的需要。党史网宣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党史基本理论、党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开展好党史宣传教育、党史网宣工作特别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用“互联网+”思维武装头脑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党史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深入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尊重网络宣传的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创新党史知识的宣传载体,增多党史宣传的方式,推进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创新,探索适应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网宣模式,逐步提高党史部门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三)构建党史思想库建设

党史部门具有党政部门和研究部门的双重属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要为丰富“党史思想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史资政就像一块海绵,长久地浸润在党的光荣历史及其优良传统、优秀人物、典型故事当中,长久地吸附于系列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之中,当这块海绵吸足营养放入现代化智库建设中,将激发出巨大的正能量,为正确决策的形成提供精神之钙、思想之源和历史之鉴。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党史资政不能缺位,责无旁贷。

(四)构建互动式格局,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等的纪念设施的作用

运用新兴互联网手段,加强与粉丝和党史爱好者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增强粉丝粘性,及时收集大家意见建议,做互动性强,交流性强,反馈性及时的党史网宣媒体,时时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及时运用新出现的宣传技术手段,占领新的舆论高地。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展览,拓宽目标人群,讲好红色故事,唱响主旋律,更大限度的普及党史红色正能量。

(五)增强责任意识,主动亮剑出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党的历史经验,不断用成功的经验激励自己,用曾经的教训警示自己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为党史网络宣传教育提供强有力的阵地、窗口和平台,整合力量,做大做强各地的党史网、党史微信、微博、APP平台等,充分发挥新媒体党史宣传教育功能,刻不容缓占领新的舆论阵地。认清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加大各地党史网宣工作的协作,深化对网民需求的认识,积极向网上歪曲党史国史,散布低俗历史人物观,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行为坚决“亮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环境的“青山绿水”。

(六)多方联动,协同作战

互联网党史宣传阵地,需要各级党史部门加强合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进行配合,需要各位党史爱好者的言传身教,才能让党史网宣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够构干净、健康、有效的网络舆论生态。在党史网宣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全国党史工作者和党史爱好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会同其他职能部门,深化党史研究,拓宽网宣模式,强化阵地意识和守土意识,勤推主流价值信息,千方百计通过互联网上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思想上重视、努力融入工作大局,遵守网络世界“规矩”、提高党史网宣的品牌知名度,培养更多专门人才,努力改进工作方式,锻炼“超前思维”,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真抓实干”,党史工作者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必会愈走越宽,必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走在前列”。

(作者:孙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处科员,联系方式:福州市华林路80号,350001 电话:18559979856,邮箱:449181304@qq.com)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