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统竹马戏,唱出浓浓“古早味”
2024-02-19 13:50:11 来源:“福建省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南靖竹马戏历史悠久,由唐朝的马阵演化而来,鼎盛于清代,流行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龙海、东山、云霄沿海一带,于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竹马戏又叫马艺、马灯、竹马灯、竹马舞,以竹制马为道具,因表演者身扎竹枝为马而得名。竹马以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红、黑、赤、青、花、白等多种颜色纸,制成竹马。演出的阵容有9名演员,唱腔以闽南方言歌仔调为主,也吸收了地方戏曲、时令小调;打击乐曲纳入了“四平锣鼓”的曲乐;对白用方言俗语顺口溜,演出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风味。每年正月十三,南靖县金山镇新村都要举行竹马戏表演活动。

竹马戏主要应用于迎神赛会,走村串社,祈求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其主要代表曲目是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当地政府的保护支持下,也编排了一些现代剧目,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编排的现代竹马戏《黄道周》曾获得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