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为例,从传承革命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培育文化自信三个维度分析了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并评估其革命文化价值、产业经济价值,分析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
当前,产业融合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不同产业呈现出交叉发展的态势。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的产业融合空间,而文旅融合则是旅游业产业融合的重点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可参观性旅游发掘以及产业链延伸三个层次[1]。革命遗址为革命文化资源,并且是革命文化资源中的物质文化资源,不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广阔的旅游开发空间,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凭借。
一、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形成于党领导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传承革命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而革命遗址则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共6000余人,其中,福建籍士兵占据了绝大部分,有4000余人。他们在福建战斗中牺牲1000多人,特别在福州宦溪降虎战斗中阵亡600多人,为抗日以及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转战福建各地时,沿途留下了大量的指战员。这些指战员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战斗素养,积极参与到福建各地区的革命事业中,在推动闽东、闽北苏区的发展、壮大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助力革命文化的传承。
(二)助力文旅融合
新世纪以来,产业融合加速,不同产业间的交叉、重组成为常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州作为省会,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现阶段,在全域旅游战略的指引下,福建正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既是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也具有巨大的旅游产业开发空间,其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文旅融合的深度开展。
(三)培育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3],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指明了方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发挥旅游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规划》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明确了文旅融合在培育文化自信中的定位。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州活动的真实见证,蕴藏着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其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
二、革命遗址价值评估
(一)革命文化价值
革命遗址属于革命文化资源的范畴,并且是革命文化资源中的物质文化资源,革命文化价值是革命文化遗址最为基本的价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改编而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至9月12日进军福建,先后途经19个市县,行程3000里,占总行程的60%[4]。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西、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传播了革命火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边走边战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国抗日救国运动,促进沿途各地党组织、苏区、游击区的发展。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州地区活动的真实见证,蕴藏着深厚的革命文化价值,是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可靠依据。
(二)产业经济价值
革命遗址既是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也是独特的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革命遗址的产业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产业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文化产业经济价值。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高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革命文化资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福州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第二,旅游产业经济价值。得益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消费正成为现代人消费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9年,我国旅游业综合收入达6.63万亿元,占GDP的11.05%。2020年,全国旅游收入2.23万亿,同比下降61.1%。随着新冠疫情转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束缚旅游业发展的外部因素逐渐减弱,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当前,各地均将旅游业作为产业扶持的重点,而文化旅游则是重中之重。革命遗址作为红色旅游的核心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能够推动福州红色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壮大福州旅游经济。
三、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措施、成效
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模式有很多,其中,纪念场馆建设是最为常见的模式。目前,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主要的纪念场馆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降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罗源)、北上抗日先遣队陈列馆(贵安)。这些纪念场馆收录了大量的文物、史料,并配合以视频,在展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事迹,传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起到了革命文化宣教的作用。纪念场馆的公共文化属性,使得其在社会宣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降虎)等纪念场馆的建设,对地方革命文化的传播与宣扬,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第二,丰富了红色旅游的景点。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文旅融合的重点内容。福州市有着密集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降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罗源)、北上抗日先遣队陈列馆(贵安)等的建成,丰富了红色旅游景点,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
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政策支持不足。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典型问题,而政策支持不足则是其最为主要的表现。当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革命遗址保护法,但不少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如盐城市的《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吴忠市的《吴忠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这些地方性的法规、政策,为当地革命遗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福州市尚不具备相应的法规政策,不利于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二,遗址建设片面。革命遗址形成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革命遗址的周围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当前,福州市紧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州的活动轨迹兴建了一批纪念场馆,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基地。但与北上抗日先遣队相关的周边遗址还有很多,如战地壕沟、撤退时的转移路线、临时指挥所等,这些遗址都尚未开发或开发利用还存在滞后,未能与纪念场馆的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导致遗址的产品开发还十分的单一,仅仅是个体,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路线。
第三,产品开发不足。如前所言,革命遗址既是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也是独特的经济资源,而加强产品开发,则是充分实现革命遗址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相关遗址产品开发却存在滞后性。受客观因素影响,单纯革命遗址的旅游产品市场接受度低,因此“红加绿”“红加古”等等产品开发模式更有利于市场。以降虎为例,作为古驿站,降虎是福州进京的必经之路,古建筑众多,有很大的旅游开发空间,但纪念场馆的建设并未与古村落旅游结合起来。又如,连江贵安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是康养胜地,但红色旅游的产品培育与也并未与康养旅游结合起来。
第四,游客参观率低。革命遗址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不同革命遗址的社会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别,大部分革命遗址受现实价值、知名度、开发程度等因素影响,遗址社会影响力不高,参观率较低。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同样面临着参观率低的问题,一方面,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多位于山上或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利,增加了游客前往的难度,另一方面,北上抗日先遣队这一历史事件相对小众,社会影响力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机制也导致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参观率低。
四、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
(一)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保护环境
良好的保护环境是革命遗址保护的外部要求,也是革命遗址开发利用的前置条件。对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第一,出台地方政策。要吸收借鉴吴忠市、盐城市等地的经验,及早出台《福州市红色革命遗址管理办法》,制定《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从护与开发利用指南》,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第二,加强财政扶持。无论是纪念场馆的建设,或是红色产品的开发,均需要大量的经费。要从传承革命文化,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出发,做好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财政扶持工作。第三,注重社会参与。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仅凭政府,难以有效实现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目标。因此,在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要高度重视社会参与,广泛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到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发挥各界人士在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二)加强遗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遗址建设是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路径。对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建设。第一,做好周边遗址的开发。树立整体开发观念,在打造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纪念场馆的基础上,做好革命遗址周边,如战壕、纪念碑、撤退时的转移路线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形成体系化的革命遗址开发布局。第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新建场馆,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纪念场馆技术水平总体利用较高,但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利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游客的观赏体验。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纪念场馆与游客的交互性,深化游客的旅游体验。第三,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业为服务行业,服务品质对游客的满意度以及复游率有重要的影响。要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打造高品质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圣地。
(三)开发红色产品,助力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内核的主题旅游,具有观赏、休闲、教育等多重价值,而革命遗址则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6]。文旅融合为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要将红色旅游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点环节,开发、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第一,一地一品,推动传统文化游、康养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结合。比如,依托降虎的交通区位与历史底蕴,发掘乡村古村落的旅游价值,将古村落游和革命遗址游结合起来。又可以依托连江贵安的温泉资源,推动康养旅游与红色旅游的协同发展,形成红色旅游、传统文化旅游联动的良好局面。第二,串联成链,丰富旅游产品序列。单个遗址的旅游吸引力是有限的,可以将同一主题的遗址串联起来打造红色主题旅游路线。比如,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降虎战役后边打边撤退,转移至连江、罗源等地,利用这条转移路线,串联众多场馆这,并结合时下流行的研学、野营等新型旅游方式,打造丰富旅游产品。第三,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文创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要将文创产品作为文旅融合的重点,深度开发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相关的文创产品,如旅游明信片、旅游纪念品等,增强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影响
“酒香也怕巷子深”。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面临着参观率低的问题,这对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综合价值的实现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对此,要高度重视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宣传工作,并从信息时代社会大众信息获取方式的特点出发,加强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宣传中的应用,提高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社会影响[7]。比如,利用微信进行宣传。微信作为社交平台,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其自带的微信公众号,对于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注册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微信公众号,邀请党史、军史专家撰写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光辉故事。又如,利用抖音进行宣传。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类短视频平台,也是当前热度最高的新媒体之一,特别是针对下沉客户。可注册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抖音账号,向社会大众呈现北上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的风貌,调动社会大众的参观意愿。
五、结语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既有助于福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能助力福州革命文化的传承、传播,培育文化自信。对此,要从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遗址建设、开发红色产品、创新宣传方式四个方面加强抗日先遣队(福州)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要深刻认识到革命遗址的重要价值,不断创新革命遗址的保护方式与开发路径,综合实现好革命遗址的价值。
注释:
[1]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旅游学刊》2020年第3期。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4]魏清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艰难征程与历史功绩》,《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5]桑美:《汪清县革命遗址开发利用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6]盛正发:《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7]代天喜:《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意义和路径研究》,《武夷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本文责编:池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