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改革开放与两岸关系发展刍见
2024-02-18 16:56:26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9第1期 作者:吴明刚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发展大潮汹涌澎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的40年,同时也是祖国和平统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的4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引领下,新时代对台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作为,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两岸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融合发展势头,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也在巩固中进一步扩大。

一、两岸关系问题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两岸关系问题,通常也称台湾问题或台海问题,攸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关乎国家的安全,涉及内政外交诸多方面,是对中国共产党治理新中国的一大挑战和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把实现祖国统一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并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台湾问题兼具国内和国际两个因素。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解决台湾问题,“这里面有军事工作、外交工作、宣传工作、政治工作”[1]。为能够顺利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这一历史性转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的内政外交等大政方针进行的一系列相应的调整,其中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具历史震撼力的。

邓小平在运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蓝图中,抓住中美建交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契机,适时地把台湾问题提上具体议事日程,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进行谋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到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从胡锦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到习近平对台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体现了中共领导人的强烈历史担当和巨大政治勇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对台工作,运筹帷幄,精准施策,推动两岸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了更为光明的前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创建经济特区为先导而展开的。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其中,厦门经济特区便是因对台战略需要而设立的。福建省委、省政府在给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中写道:“早日建设厦门特区,对于促进同台湾通商、通航、通邮,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也具有重要意义。”[2]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为了发展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加强对台工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要部署”[3]。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对福建对台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扎实做“台”的文章,努力把福建创建成两岸交流合作的基地和先行区,在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发挥了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改革开放后,对台成为福建的独特优势和最大优势,也是影响和决定福建改革开放进程的最生动、最活泼的积极因素之一。

可以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祖国和平统一”的决策主旋律声中,两岸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克难前行,逐步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改革开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错综复杂而又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台湾问题,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积极作为,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在大陆改革开放大潮的激荡下,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从分隔对峙到和平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这一历史性转折是一步步突破实现的,既有两岸同胞“骨肉天亲”的民间动力推动,更有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及其所形成的磁吸效应。2008年,国共两党、两岸双方与两岸同胞一道,共同开创了和平发展新局面,基本实现“三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从维护好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服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把握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对台工作取得重大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有力引领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历史性进展。

其一,两会协商取得系列重要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分别成立了各自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11月,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开启了两岸高层接触对话和平等协商的先河,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迈出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8年举行的“汪辜会晤”则开启两会政治对话。李登辉、陈水扁大搞“台独”分裂活动,曾致使两会中断协商长达9年之久。2008年6月,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商谈。2008年至2015年8月,两会先后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达成多项重要共识。这些成果和共识,拓展了两岸合作领域,丰富了两岸交往内涵,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助力,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其二,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扩大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随之发展起来。1988年7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9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受到台湾工商界热烈欢迎。2008年5月以来,两岸经济合作最重要的进展是,开始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进程。2010年6月,两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将两岸经济合作推向新阶段。

其三,国共两党关系建立互信,良性互动。从“九二共识”的达成到“汪辜会谈”的举行,从2005年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谈到2015年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会面,都凝聚着两岸双方深邃的政治智慧。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应邀访问大陆,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正式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掀开了两党关系新的一页。从此,国共两党保持高层交往对话,并共同举办了11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其四,两岸政治关系实现了三个层次的历史性突破。第一个层次是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开启。2013年,两岸学者和有关人士在上海共同举办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就两岸政治、军事等相关议题进行广泛探讨。第二个层次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2014年2月、6月,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建立起两部门间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三个层次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两岸领导人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大陆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台湾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我们政治上和经济制度上比台湾优越,经济发展上也要比台湾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没有这一点不行。四个现代化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我们实现统一的力量就不同了。”[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发展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谋划对台工作,率先提出并反复宣导“两岸一家亲”理念,丰富了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思想内涵,推动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逐步转入以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台湾同胞不仅是中国发展机遇的分享者,而且也是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一)两岸经济合作水平持续提升。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既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两岸经贸交流的动力之源。实践证明,深化经济合作,才能厚植共同利益;密切人民往来,才能融洽同胞感情。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也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和内涵。两岸民间交流开放之初,大陆以低廉的成本和优惠政策,为台商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机遇,让众多台资企业在广袤的大陆市场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在大陆关键的改革开放时期,台商台资在大陆投资创业不仅给绝大多数台商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也为大陆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仅次于香港,跃居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第2位。2008年两岸基本实现“三通”后,两岸贸易实现两个“千亿”美元突破:一是台商到大陆投资协议金额突破1000亿元,二是两岸贸易总额从500多亿元上升到1000亿元。有8万多家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5]据大陆海关总署的统计,2016年两岸双边贸易总额达1.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占同期大陆外贸总值的4.9%。有统计资料说明,在2016年台湾进出口贸易整体衰退的情况下,只有与大陆的贸易还在增长,大陆仍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这一组资料意味着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台湾经济、产业对大陆市场的高度依赖。[6]可以说,自上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封闭的大门打开后,祖国大陆日益成为台湾同胞投资兴业、安居生活的乐土,两岸已发展成为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

(二)两岸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祖国大陆始终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真诚推动者。改革开放40年来,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不断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便利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及在大陆居留、就业、就医,提供台湾农民、渔民向大陆销售部分水果、蔬菜、水产品的优惠,扩大两岸农业交流,缓解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等方方面面。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推动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源动力。

改革开放潮起,两岸学者在海外开始初步接触和交流。台湾一些南音艺术家不顾台湾当局禁令,悄悄来福建等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暗中来避风的台湾渔民,或绕道来探亲的台胞明显增多。到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前,累计达4万人次。1987年,两岸同胞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迅速开启。40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和深化,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两岸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年来,每年往返于两岸之间的人员增至近千万人次,两岸开放交流30年来累计达1.23亿人次。两岸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红红火火。上百万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有近38万对两岸同胞喜结良缘,步入婚姻殿堂。[7]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丰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以“两岸一家亲”“命运与共”“融合发展”为核心要素的“促统路线图”更加清晰。同时根据岛内情况的新变化,既把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把台湾民众作为“同属一中”的公民来看待,实行同等待遇、提供同等便利、建构同等生存发展环境条件,逐步消除历史遗留的差别化待遇,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为两岸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打下良好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两岸贸易额累计超过9600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超过4500万人次,可以说两岸经济社会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两岸利益交融之深入、人员交往之密切前所未有。[8]2018年2月,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便是具体贯彻落实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四、改革开放巩固和扩大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

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问题,广泛做国际社会工作,巩固和扩大国际社会的一个中国格局,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在国际外交领域的重要体现。

坚持反对和遏制“台独”,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大陆在国际上坚定维护“一个中国”格局,反对台湾方面任何凸显“一中一台”或者“两个中国”的图谋,给台湾当局以沉重打击,为大陆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999年7月9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开展了强有力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美国、日本等130多个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沉重打击了李登辉的嚣张气焰。2000年5月以来,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政”“入联公投”等“台独”活动,严重危害台海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遭到国际社会反对。美国、欧盟、日本及国际社会纷纷对陈水扁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表示反对和谴责。2016年5月20日以来,祖国大陆对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进行了有力的舆论斗争,取得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在敦促有关国家妥善处理涉台问题方面,一是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挫败民进党当局企图回避一个中国原则、绕开两岸协商来拓展“国际空间”的图谋。两岸交流交往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务实协商,就台湾以适当名义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作了合情合理安排。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使得相关安排难以为继。台湾方面参与相关国际组织活动接连碰壁。2016年9月27日,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台湾当局即使游说美国支持,也未能收到邀请函。2017年5月22日,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WHA)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台湾当局四处游说、寻求支持,依然被拒之门外。

二是坚决反对与我建交国同台湾提升实质关系,坚决反对台湾与我建交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敦促有关国家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纠正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向国际社会宣示我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随着中国大陆发展壮大和国际影响力提高,越来越多台湾所谓“邦交国”对一个中国原则有了清醒认识,弃台就我,搭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快车。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邦交国”总数长期维持在25-30个之间。1992年、1998年,在韩国和南非分别同台湾“断交”后,台湾“邦交国”中再没有地区性大国。1969年台当局有68个“邦交国”,1997年跌至3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陈水扁、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相继执政之后,由于大陆崛起,台当局“邦交国”数目一路下滑到2018年4月的19个。迄今,与中国建交国达175个,充分表明“一个中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五、结语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9]。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两岸关系。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两岸开放交流、和平发展不断拓展推进的40年。40年来,祖国大陆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立场坚定,原则分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灵活处变,对台方针政策符合两岸关系发展实际和两岸民众需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

改革开放40年来跌宕起伏的两岸关系发展表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取决于两大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一个是国际条件。国内条件方面,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两岸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发展进步。国际条件方面,美国因素也是对台湾问题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台湾作为美国从遏制祖国大陆的桥头堡到战略棋子,从棋子到弃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关键是看祖国大陆综合国力上升快慢并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不管是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最根本的是我们自身的发展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10]“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断应对两岸关系矛盾并予以有效化解的历史。大陆完全有能力把两岸关系矛盾的压力转化为解决两岸关系矛盾的契机和动力,推动两岸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持续发展进步,必将进一步扩大对台湾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不断增强对两岸关系的牵引力和主导权,两岸关系目前面临的矛盾的“困局”完全能够得到逐步有效的破解,实现祖国统一可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12]

中国发展迈入新时代,对台工作开启新征程。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思考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指引和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注释:

[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68页。 

[2]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1980年7月10日),《福建省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7-38页。

[3] 中国厦门市委台办:《厦门的对台工作》,中国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厦门地方史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时期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页。

[4]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40页。

[5] 陈星:《两岸交流曲折前行的历程说明人心所向》,《台声》2017年12月上,第61页。

[6] 李振广:《两岸交流助推两岸经济发展》,《台声》2017年12月上,第57页。

[7] 张志军:《在“两岸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是致辞》(2017年10月28日),《两岸关系》2017年底11期。

[8] 中共中央台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台工作》,《求是》2018年第6期。

[9]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

[10] 《习近平: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关键是大陆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11] 《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的谈话》(2016年11月1日),《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日。

[12] 《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2014年5月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2页。

(作者系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闽台关系发展史研究”【14BDJ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