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熹和辛弃疾的交往
2023-05-31 17:19:14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危砖黄

这便见得他有才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朱熹51岁,辛弃疾41岁。

这年的十二月,辛弃疾获命出任江西安抚使兼知隆兴府(南昌)。此时的朱熹已在知南康军任上干了两年,他在南康致力于保护民生、敦化风俗、整顿士风、改善文教,还复建了白鹿洞书院。当时正值冬季,江西部分地区遭遇饥荒,朱熹得知辛弃疾出任江西安抚使,便给辛弃疾写信,商讨赈灾救荒事宜。

辛弃疾接受了朱熹的建议,一到任颁布的第一道安抚令就是“禁闭籴”,严禁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违者发配甚至问斩。《宋史·辛弃疾传》载:“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此前,辛弃疾担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长沙)时,朱熹就很赞赏辛弃疾的才干。有一次,学生黄榦(1182年成为朱熹的女婿)在朱熹面前提到,辛弃疾在湖南颁布的赈济榜文只用了八字:“劫禾者斩,闭粜者配。”朱熹说:“这便见得他有才。此八字若做两榜,便乱道。”

次年九月,朱熹获命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并赴临安向朝廷奏事。十一月,朱熹在赴临安的途中,经过上饶,与辛弃疾在带湖见面。当时辛弃疾还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但他面临被弹劾(是年冬被弹劾罢职)。他在上饶带湖动建新居,名之为稼轩,为退居做准备。辛弃疾富有才干,向来行事果敢,他一生曾出任多地安抚使,朝廷用他就是来“摆平”地方的。朱熹与辛弃疾的这次见面,是在辛弃疾在建的带湖新居中。匆匆一见,两人已是惺惺相惜。

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朝廷调任朱熹为江西提刑,但朱熹请辞。九月,朱熹启程返闽,出发前他还特意写信给陆游,告知自己弃官南归。返闽途中,朱熹再次经过上饶,并与辛弃疾相见,此时辛弃疾的带湖新居还没有完全建好(稼轩落成于这年冬季)。他们一同游览了上饶的南岩,在山上论道。此次见面,两人都是“无官一身轻”了。此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

淳熙十四年(1187年)冬,辛弃疾和好友陈亮曾发出邀请,邀约朱熹赴铅山鹅湖、紫溪相聚,但朱熹因事未到。辛弃疾在《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序中不无遗憾地说:“陈同甫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次年初,朝廷有旨来,命朱熹入朝奏事。朱熹推辞不掉,于三月启程,途中上札再请辞,他在上饶、玉山待命滞留40多天(三月底至五月中旬)。直到权臣王淮罢相,朱熹才决意入朝奏事,五月中旬离玉山,赴浙江。其间,与辛弃疾见面,相谈甚欢,他们共同感慨:世间为人,终究要“克己复礼”。朱熹为辛弃疾的铅山书斋题写了室名“克己复礼”和“夙兴夜寐”,以此勉励辛弃疾。

朱熹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他对辛弃疾的评价:“辛丈相见,想极款曲。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向使早向里来有用心处,则其事业俊伟光明,岂但如今所就而已耶?”

山中有客帝王师

又过了四年,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二三月间,闲居上饶多年的辛弃疾(已移居上饶铅山)获命赴任福建提刑。辛弃疾素有报国壮志,赋闲多年,此次赴闽任职,他是很想有所作为的。随着辛弃疾的来闽,朱熹和辛弃疾的交往迎来一个频繁期。

朱熹于前一年即绍熙二年(1191年)四五月间在漳州知州任上辞职,归建阳。辛弃疾此次赴闽任职,经过建阳与朱熹晤面,故友相见,谈道论政。《朱子语类》卷132《中兴至今日人物》载:辛幼安为闽宪,问政,答曰:“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朱熹为辛弃疾的履职写了贺信。六月,朱熹考亭新居落成。辛弃疾再次来到建阳,与朱熹相见,讨论经界、钞盐事。朱熹还因为助辛弃疾上疏推行经界、钞盐事的缘故,得罪于“乡人”。

此年九月,福建安抚使林枅病逝(林枅此年正月来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接替上年秋由知福州调任吏部尚书的赵汝愚),辛弃疾暂摄安抚使,并奉召入朝奏事。

第二年(绍熙四年,即1193年)正月,辛弃疾赴临安行在,经建阳考亭,与朱熹、陈亮相聚,谈学论政,把酒抒怀。辛弃疾在临安待了半年多,七八月间再奉命回福州,新的任命是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回福州的途中再经建阳,并与朱熹共游武夷山。辛弃疾写下组诗《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早在淳熙十年(1183年)春,朱熹在武夷山五曲大隐屏下营建武夷精舍,讲学传道。淳熙十一年(1184年)二月,朱熹与友人学子共游武夷九曲溪,写下《武夷棹歌》十首。辛弃疾早知朱熹作《武夷棹歌》(又称《九曲棹歌》),所以他游武夷时亦作《棹歌》(十首)“呈晦翁”。

朱熹的《武夷棹歌》是溯游而上,从一曲写到九曲,渐次写来,有如展开一幅山水画卷。辛弃疾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则是印象为先,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写意恣肆,把人的情态、思绪赋予山水。诗中有句云:“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仿佛辛弃疾已经化作一片枫叶,在月夜里体会空山的寂寞。诗中又有句云:“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这是辛弃疾在直接表达对朱熹的赞扬和羡慕。

辛弃疾回到福州约一个月后,即绍熙四年(1193年)的九月,朱熹致信福建漕司,谈对盐法的意见,劝辛弃疾“罢鬻盐”,辛弃疾听从了朱熹的建议,停止私盐买卖。

公务之余,辛弃疾没忘记九月十五日是朱熹的生日,他给朱熹写诗祝寿,即《寿朱晦翁》(二首),其一:西风卷尽护霜云,碧玉壶天月色新。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其二:玉漏声沉晓色回,五云绚彩映庭槐。持巾珠履搀称贺,飞鞚貂珰押赐来。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记银河第几回。

有的版本把《寿朱晦翁》写作《寿朱文公》,那应是后人所加,朱熹生前并无“文公”之称。诗中“护霜云”有版本作“护霜筠”。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辛弃疾当时就认识到朱熹思想的价值,给予朱熹极高的评价。

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绍熙四年(1193年)十一月,由于宰相留正、赵汝愚的举荐,朝廷命朱熹知潭州兼湖南路安抚使。朱熹请辞两次,均未获批准,只好于绍熙五年(1194年)四月中旬启程赴潭州任。

朱熹在请辞待命期间,曾致书福州州学教授常濬孙,助辛弃疾、常濬孙修建、整顿州学。常濬孙字郑卿,常同之孙,绍熙四年来任福州州学教授,依照辛弃疾的意图,大力整顿州学。朱熹作《福州州学经史阁记》,大加夸赞:“福州府学,在东南为最盛……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浚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试课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兢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唯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

五月,朱熹至潭州。交割职事之后,朱熹做了一件事:申请飞虎军隶本州节制。此事得到朝廷批准。湖南飞虎军还是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地方劲旅,有史料说飞虎军创建后,40年间保地方安定稳定。《朱文公文集》卷21《乞拨飞虎军隶湖南安抚司札子》说:“熹窃见荆湖南路安抚司飞虎军元系帅臣辛弃疾创置……本为弹压湖南盗贼,专隶本路帅司……今乃遥隶襄阳。襄阳乃为控制北边大敌,自有大军万数,何籍此军为重,而又相去一千二百余里……特赐敷奏,别降指挥,仍旧以湖南飞虎军为额,其升差节制一切事务,并委帅臣专制。”

十多年前,辛弃疾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他的作为和才干,让朱熹钦佩和赞赏。

辛弃疾在福建也想组建一支能战斗的劲旅,就像他在湖南创建飞虎军那样。他厉行节约,储备财力,准备打造万副铠甲,招募士兵,训练一支有战力的部队。他效朱熹“社仓”之法,在福州建“备安库”。但最终没有成功,被弹劾,罢闽帅。《宋史》上说:“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牓曰备安库。”“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

“事未行”,就是说这事遭到阻挠,乃至弹劾,寸步难行。

朱熹到潭州不久,绍熙五年的七月,辛弃疾就因为遭弹劾罢职,无奈地离闽退居了。从此两人再无相见。

宋宁宗庆元年间,朱熹被指为“伪学之魁”,遭到打压,辛弃疾不以为意。

朱熹逝世的前一年(庆元五年,即1199年)冬,写过一封手札给辛弃疾,以“克己复礼”四字相勉。朱熹逝世后,辛弃疾为之痛哭,在祭文中写道:“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