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全域年鉴精品工程(厦门)部分篇目点评会7月7日在厦门宾馆召开。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林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唐明娟出席会议致欢迎辞并作总结,副主任刘世生主持会议,省委党史方志办专家、特邀评审专家以及市、区两级党史方志机构领导和年鉴编纂人员共45人参加会议。
林浩首先祝贺《厦门年鉴(2021)》入选第六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他指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年鉴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和讲话,省委党史方志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推动全省“年鉴全覆盖”“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工作为政治责任,以打造全省精品年鉴工程和全域年鉴精品工程为工作目标,精心谋划,开拓进取,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我省年鉴事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林浩强调,推进我省全域年鉴精品工程工作,要树立七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年鉴工作者务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当前就是要抓好《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四部图书的学习。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结合开展“忠诚在心、岗位奉献”对党忠诚教育、大力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做到紧扣时代脉搏,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浓墨重彩地记述新时代伟大成就,用心用情地鼓舞新征程奋进力量。二是学习意识。要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各优秀年鉴的经验和做法,重点要对标年鉴工作先进地区,对标全国、全省精品年鉴,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要坚持融会贯通,“走自己的路”,着重在年鉴的框架设计、篇目设置、内容编写、图表运用上突出各地的特色。三是标准意识。要将科学规范作为编纂年鉴的最基本要求,认真学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里出台的有关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规定,及时贯彻落实到各自年鉴编纂出版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程序,想方设法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四是细节意识。要牢记“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着手,把好年鉴的政治关、资料关、文字关、出版关,避免出现错误甚至硬伤。五是特色意识。要紧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持与时俱进,科学设计年鉴框架,科学记述内容,科学运用图表,科学编制索引等等,以突出年度特点、地方特色和专业特征。六是编辑意识。年鉴编辑要克服年鉴部分承编单位供稿质量不高的问题,积极作为,深入挖掘稿源,想方设法丰富入鉴资料。七是用鉴意识。要有编鉴为用意识,把李克强总理“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作为我们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的基本准则。
唐明娟对与会评审专家致以诚挚欢迎,对专家细致到位的指导和严谨负责的精神作风表达由衷敬意,并介绍了厦门市实施全域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工作有关情况,就下一步创建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期间,林浩副主任、广州年鉴社原社长阳晓儒、福建省年鉴研究会主编郑雨苹、原厦门市方志办主任葛向勇及省委党史方志办年鉴处相关人员等9位专家,对厦门市、区两级综合年鉴2022卷部分篇目从年鉴框架的科学构建、条目的编写、区域特色的凸显、行文规范等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方位点评,客观、细致、精准地为厦门市、区两级年鉴打造福建省全域精品年鉴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