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海之滨、台湾海峡西岸的连江县,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独特的地方。境内有福建省的第一和第六大江——闽江和敖江穿境而过,与这两条大江相连接的是烟波浩瀚的东海。闽江和敖江的滔滔之水,总是或汹涌澎湃或袅袅娜娜地朝东海奔腾而去。连江,可谓到处是蔚蓝色和湛蓝色的。
可是,连江的底色却是红的。
罗源湾和我的家乡下屿岛就有许多红色故事。
小时候,舅公告诉我,早在甲午战争时期,连江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就有数百人参加了发生在闽江口的马江之战。后来,为推翻封建帝制,连江26名青壮年在吴适的带领下,组成敢死队,于1911年初夏,千里迢迢奔赴广州,参加了由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是年4月27日这一天深夜,在黄兴率领下,在攻打两广总督署战斗中,有王灿登、黄忠炳、罗乃琳等10名连江队员英勇献身。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中,赫然镌刻10名连江人的英名!当年,孙中山褒扬道:粤之花县,闽之连江;黄花碧血,浩气千古!
舅公曾经是闽东独立团十三支队的领导。曾经和陶铸、邓子恢等一批革命家并肩战斗过。为了保卫“下屿会议”,他险些牺牲在敌人的乱枪之中。
“透堡暴动”打响了闽东土地革命的第一枪。那是1931年,连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当地以“五虎一豹”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展了一场生死予夺的斗争。一个被敬称为“杨母”的女人叫王水莲。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牺牲后,她更加坚定地把第三个年仅18岁、当教师的儿子杨荋昌交给了党。杨荋昌在邓子恢的直接指导下即组织领导了震惊福建的“透堡暴动”。杨荋昌因出色表现,21岁这年成为连江县委第一任书记。不幸的是,在领导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连江是个红色之乡、英雄之乡、革命圣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20多万连江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8800多人!许多烈士的事迹十分感人。被人们称作“铁头”、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梁仁钦,不仅是连江土地革命斗争中的猛将,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杰出的游击队长。1941年4月19日,日本侵略军的陆军18师团井上部队和48师团津川47联队2000多人,在舰艇和飞机的掩护下,公然强行登陆定海湾。梁仁钦知情的当天,即在他的家乡长龙成立了连江县第一支由100多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斗争。最为可歌可泣的是,为团结争取分散在马祖列岛上的土匪海盗一同打击横行于台湾海峡的日顽,梁仁钦和他的战友吴大麟等游击队员分驾三只舢板船,装扮成渔民,迎着滔天巨浪,奔赴马祖北竿岛,演绎了一场杨子荣打进威虎山的戏剧般的斗智斗勇的传奇。在梁仁钦领导下,连江军民在东湖之战中,终于将日军头领原田大佐击毙在山冈岭上。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连江人民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化为建设新连江的动力。如今,在闽江和敖江两大江上架起了13座各具功能的桥梁,建成了山仔、塘坂、可门港三座发电厂,有可门港等三个大型港口,敖江等三个大型投资开发区,粗芦岛等三个大型造船基地。连江是全国生态之乡、海带之乡、鲍鱼之乡、温泉之乡、鱼丸之乡;全国海洋渔业大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物流城大县。
红色连江,正以其江海相拥优势,踏上了新时代的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