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汀: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的荣光
2021-07-09 17:39:23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天长 陈炳林

核心提示:“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对于这座千年古邑,90多年前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周恩来曾这样称赞。从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长汀,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近6年时间里,长汀作为中央苏区的源头和中央苏区经济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书写出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的繁荣与辉煌。

连日来,在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辛耕别墅等地,前来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传承当地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古色古香的店头街上,各色店招与红旗交相辉映,诉说着昔日的荣光和今日的繁荣……盛夏时节,厚重的红色文化与现代化气息碰撞交织下,长汀处处生机勃发。

1929年3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首次入闽到达长汀四都。14日,打赢了关乎命运的长岭寨战斗,解放了长汀城。

经过广泛调查,毛泽东发现,福建、浙江、赣东南统治阶级兵力薄弱,赣南、闽西党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且长汀一带经济状况比井冈山要好得多,地理上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势险要、易于割据。

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城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的战略方针,并且强调,“唯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

从此,长汀的命运就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此后到中央红军长征前的近6年时间里,长汀始终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在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指导下,长汀依托汀江水路运输的优势,成为赣南、闽西各县物资集散地与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公营工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这里商店林立,市场繁荣,被誉为“红色的上海”。据刘少奇1934年3月《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一文所统计,当时中央苏区有国家工厂32个,在长汀的约占一半数量。

1951年,以谢觉哉任总团长的中央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的访问报告这样描述中央苏区时期的长汀:“它是中央苏区的腹地,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中心。当年因为红军干部常来此开会,来往客商也川流不息,所以长汀贸易很是繁荣,在苏区有红色的上海之称。”

依托便利的汀江航运和作为州府所在地较为雄厚的经济状况,红军的第一批军需民用工业在长汀诞生。按照毛泽东提出的“竭力促进工业的发展,特别注意保障供给红军的一切企业的发展”的指示精神,一大批军需民用工业在长汀、在中央苏区投入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有红军被服厂、中华织布厂、红军斗笠厂、福建兵工厂、汀州弹棉厂、长汀造纸厂、长汀印刷厂、长汀樟脑厂、濯田炼铁厂、造船厂、硝盐厂、熔银厂、砖瓦厂、石灰厂、卫生材料厂等等,支撑起了中央苏区的骨干工业体系。

不仅如此,长汀还是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血脉。长汀作为商业与对外贸易的重镇,连接着中央苏区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起着经济支撑的作用。1929年3月,红四军解放长汀城,发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明确指出“保护中小工商业者,保护私营经济”。在党的政策感召下,长汀城部分私营商店关闭后又开业,还新开业部分私人商店,从而使长汀的私营商业快速发展。

从1932年开始,汀州市粮食调剂局、中华纸业公司、中华贸易公司、中华商业公司汀州分公司纷纷成立。在它们的带动下,红色旅馆、红色饭店、红色商店、红色米市场也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苏区各县,长汀的商业门类最全、总量最大,堪称典范,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支撑。1933年春,对外贸易总局在瑞金成立,下设赣县江口、汀州、会昌筠门岭、罗塘四个外贸分局,长汀是其中之一。据史料记载,通过汀江航运到达长汀码头的物资,有价值900多万银元的食盐、600多万银元的布匹、300多吨的药品等。汀江,也因此被誉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血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红军在长汀还开创了第一个军团建制红一军团、红军第一个统一领导机关、红军第一次统一军装、红军第一次发放军饷、第一份军报《浪花》、第一所中央红色医院福音医院、第一所中央红色看护学校、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和第一支县级红色武装等诸多项第一,成为红军正规化建设的摇篮。

时至今日,一大批红色革命旧址、遗迹仍屹立在汀州大地,一批珍贵的红色文物仍完好地保存在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里,既忠实记载、见证着当年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的荣光,更成为当地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挥着新的作用。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