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老一辈革命家与“红船精神”
2021-03-12 21:07:0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卢毅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和阐释了“红船精神”,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强调“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这就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历史地位。而“红船精神”最初的践行者就是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身上,“红船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创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一师求学时,就不甘流俗、敢为人先,他经常跟同学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因此得了个绰号“毛奇”。这鲜明地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1919年,他又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显然反映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敢于担当精神。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更是将这种创新和担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经过不懈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建立了新中国,将红船胜利地驶向彼岸。

邓小平同样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非凡创新胆识,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全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期间,斩钉截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1977年复出后,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禁锢状况,他又鲜明提出,不能“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他一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而正是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奋斗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就是因为有坚定不移、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关于信仰,毛泽东早年曾说:“所谓信仰者,必先之以知识,知之而后信之。……有一种之知识,即建为一种之信仰,既建一种信仰,即发为一种之行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这无疑是主张知、信、行统一。而他后来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正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1920年3月,毛泽东在给好友周士钊的信中写道:“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这说明他此时尚未确定自己的信仰。但到该年冬,他在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三本书后,终于选定了马克思主义。他曾向斯诺坦承:有一段时间,“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但“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周恩来同样经过了这种深思熟虑。1921年初,他刚到法国时给表兄写了一封信:“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但到1922年初,他致信朋友说:“现在再郑重声明一句,便是: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他还解释:“我认清C.ism(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迟到去年秋后才定妥了我的目标”,但“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由于老一辈革命家大都是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比较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所以这种信仰特别坚定,能够百折不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而那些中途掉队的人,就是因为缺少了理性思考的这个环节,所以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了信心。1918年,李大钊在比较了东西文明后明确表示:“吾人深信吾民族可以复活,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也说:“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周恩来留日前也书赠好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些言辞均充满了家国情怀,显示了他们的初心使命。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登上“红船”,还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毛泽东年轻时就有感于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从而“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后来,他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刘少奇也说:“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周恩来同样讲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他自己亦率先垂范,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人民,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100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同时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征途上我们可能会遇到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不容懈怠。因此,我们更要弘扬伟大的“红船精神”,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