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宁德市
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霍童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技、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每境表演一个晚上,共4晚,称为小迎。每逢5年一轮,各境重复举行一次,共8晚,称为大迎。灯会当晚,热闹非凡,各姓举着定有黄堡、章堡、陈堡等的灯笼为前导,抬着本姓祭祀的神像作为灯会镇后节目,有人神同乐之意。
灯会上,主要表演节目有线狮、铁技、纸扎、舞龙、高跷、铁枝等。
灯会上,最受欢迎的是线狮。霍童线狮的两大代表家族有陈氏线狮和黄氏线狮队。线狮重约30公斤左右。全身以竹篾为框架,里面填充棉花、布料、橡胶等,再以一层一层的纸糊上。一头狮子依据其大小,大概要配备两到三个表演者,表演时分为数组,前后位置各有讲究。每组以一人为主,数人为辅,按照鼓声的节奏拉扯绳索,手动线动,线动狮动。拉索师傅在台后舞出狮子抢球、坐立、朝拜、搔首、舐毛、依偎、翻滚、顾盼等诙谐轻巧的各色动作。
纸扎在灯会上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在霍童流传有千年的历史。纸扎属于灯技艺术,以纸为主要原料,扎出房屋、家具、城池花木、山石等景致,配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飞禽走兽等。操动暗中机关,人物鸟兽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打斗或飞舞,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霍童铁枝即飘色,是一种流动舞台艺术造型。
由于霍童二月二灯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霍童线狮等民间竞技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和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