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宁德市
浦源村鲤鱼溪有着800多年历史。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至浦源村口弯曲穿村缓流而过,长一华里,宽数米。
鲤鱼溪的鱼识人情,喜欢与人同游,能“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只要人们靠近溪边,它们就会成群结队迎面游来,仰首张口望着游人,期待着人们给它们掷食物,即使不给它们抛掷饼饵,它们也能同样伴随着人声人影同步漫游,直到人群消失而后止。
相传南宋嘉定年间,郑氏一支从河南迁到这里,当时喝的是东洋溪的水,为防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养了鲤鱼。还制定了禁捕伤害鲤鱼的族规,村民们也严守族规,代代相传,从此,保护鲤鱼便成了这里的乡规民俗。人们不但不捕捞活鲤鱼吃,就是鲤鱼死了,也不吃掉,而是把它埋葬起来,致使小溪成了世界罕见的鲤鱼自然保护区。
鲤鱼溪有着独特的鱼葬习俗,当鲤鱼自然死亡后,村里人将举行隆重的鱼葬的仪式,由一位老者,手托铜盘,上置一只老死的鲤鱼,身后是一群穿着古装的老者和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司仪的宣布下,开始鱼葬,先是由先前那位领队者将“得享天年”的鱼安放在祭台上,并对其进行净香、上酒,顶礼膜拜;接下来由村中德高望重的族人宣读祭文,最后,将鱼隆重地葬于“鱼冢”中,点香、烧纸钱以表纪念。其情其景,丝毫不啻于为亡故亲人下葬。这就是鲤鱼溪流传了八百多年的鱼葬习俗。
时至今日,浦源村的村民依然敬鲤如神。浦源不但以神奇锦鲤闻名遐迩,且村景幽雅,名胜古迹保护完好。溪两岸民居青瓦粉墙,富有明清水乡建筑特色。溪下游有新建的鲤鱼溪公园,占地近5亩,浅水池塘,澄碧一泓,鲤鱼仙姑塑像及园中亭台楼阁、水榭小桥、鲤鱼喷泉等让人涉目成赏。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