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闽侯传统竹编工艺
2018-06-07 17:06:44 来源: 作者:

200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福州市 

闽侯传统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竹编生活器具。北宋时期,闽侯县竹编就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是朝廷贡品。到了南宋,以竹木为骨的灯品每年都参加帝都临安的元宵灯展,史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明清时期,雕刻有精美图案的层篮、提盒盛行于市,也造就了大批民间竹草编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侯县创作的佛香阁、知寿亭、太和殿、石舫及一批仿古青铜竹编代表作品,技艺精良、造型巧妙,以其独特的中国神韵,唤起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也深受欧美等世界各地人士的青睐。

闽侯竹编利用本地盛产的麻竹、毛竹、慈竹等各类竹为原料,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原料,然后配上串丝、插花、雕花、配样等不同装饰制成不同种类的工艺品。其品种门类繁杂,按造型分为篮、篓、盘、罩、罐、瓶及纸伞、折扇、灯笼、屏风、动物、人物等生产生活器具和艺术品。其工序繁杂,主要有制篾、防潮霉虫、染色、油漆等10几道工序,机械化程度不高,多为手工完成。

竹编生产技艺大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和徒弟,属于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工艺程序繁杂,编制品收入较低,很多编制艺人都已转行,并出现技艺失传、继承人缺乏的现象。

image048.jpg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