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
2018-06-07 17:04:59 来源: 作者:

200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福州市

 

位于福州市连江、罗源两县东部山区畲族村,山多田少。从畲族蓝氏始祖迁徙建600年来,在地理、自然等条件的制约下,畲民的穿衣主要靠自产自织,纺织苎麻布制衣成为他们世代主要的民间记忆项目之一。上世纪80年代之前,畲村成年女性个个都掌握纺织苎麻布这一手工技艺。

连江县畲族织染业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主要是纺织苎麻布、腰带(蚕丝彩带)和其他饰物。织染苎麻布从拧线、圈线、纺线、游线到织布、染布、游布共七个过程,工艺流程多,工序复杂;织腰带等则以自养桑蚕抽成丝线做“经”,购各种颜色的棉线做纬,可随需即织。随着社会发展,畲民生活条件改善,苎麻布已经逐渐退出畲民服饰用布范围,但是在嫁妆中需要“新面裳”、和红布袋还是用苎麻布料。另外,和腰带(彩带)、凤凰冠的波(畲语,即红色蚕丝布)还得自织。因此,纺织、印染仍然是畲族地区需要保留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织染是畲族农村妇女必学的手艺,小姑娘五六岁时就跟母亲学织带。带子经线放在桌边,用三支小竹竿牵成,中间提综,一头扎在身上,一头挂在壁上或树上,就可坐着织带了。纬线为白纱,经线两边用红、绿、黄、紫等色纱,色线之内为白纱,经线多少由所需宽窄而定,中间经线一般有五双或十三根,宽者有23根、33根、55根等。提综挑压织出文字、花鸟。彩带织得粗细,是衡量一个女子心灵手巧的标准。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都必须有自己织的彩带。女子送给朋友、情人的礼物也多用彩带。

image047.jpg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