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
2018-06-07 17:03:16 来源: 作者:

2007年8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地区:福州市 

福州肉松已有100多年历史,是福州传统名牌佐餐食品,清咸丰年间由福州闽侯上街人,著名厨师林振光创制。用猪瘦肉、红糟、白糖、酱油、熟油精制成的细丝状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腻,入口福州肉松自溶,鲜美可口,是福州的名特食品之一。

福州肉松相传是福州一位官厨补错救急而发明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福州盐运使刘步溪的厨师林振光,在烹调时不慎把猪肉煮得太烂,这时盐运使招待客人又催著送菜。林振光灵机一动,急忙加入各种配料,炒制成肉丝粉末端上席去。谁知客人们品尝后纷纷赞不绝口,盐运使以后每招待客人都要林振光专门烹制这道菜。后来,林振光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制作油酥肉松,并持起“鼎日有”招牌,意为“鼎中日日有”,风靡榕城,林振光也借此别名林鼎鼎。

当年福州肉松扬名全国,被皇家钦定为福州府进贡的贡品。民国4年(1915年),林鼎鼎与其子林其昌共同研制的“鼎鼎油酥肉绒”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比,一举荣获金奖,享誉全球。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海军名将萨镇冰亲自为之题联:“酥制肉松福建第一,宝鼎老牌名震全球”。

肉松制作主要工序有: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成。

“鼎鼎牌”肉松不仅为福州人所喜爱,而且畅销国内及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特别为福州籍华侨所喜爱。

image045.jpg

 (资料来源:中国非遗网、《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委资料)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