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春秋 > 宋元明清
“侯官女史”李桂玉
2018-04-08 15:42:31 来源: 作者:

□王宜春 文/图

hg1.jpg

《榴花梦》全集十册

hg2.jpg

李桂玉像

hg3.jpg

《榴花梦》插图

    《榴花梦》是中国目前所见到的篇幅最长的古典弹词小说,女作家李桂玉著,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全书共360卷,全文将近500万字,篇幅比著名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长四倍,比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长三倍。《榴花梦》是用韵文写成的,比世界上最长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多四十几万行。这是一部很珍贵的文学遗产,值得当今文化人深入细致研究。

    李桂玉,字姮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区),出身贫寒,夫叶姓早死,无儿女,人称“侯官女史叶姮仙”。父李某,工医,居会城梅桂坊(今东街花巷),与玉尺山李作梅(即李宣龚曾祖)家有亲戚。经女史陈懋恒研究,称李桂玉为诗人李拔可之族姑。

    李桂玉在丈夫去世后,流寓他方,曾生活在江浙一带。其后,落叶归根,定居在福州宫巷李厝馆几十年。她在伺候有病老母同时,设馆课教女童,维持生计。她风韵秀美,博闻强记,精通福州方言礼俗,长于诗体。她的盟姐“佩香女史”陈俦松说她“性本幽娴,心耽文墨,于翰章卷轴尤为有缘。每于省问之暇,必搜罗全史,手不停披,出语吐词,英华蕴藉”(《榴花梦》序)。《榴花梦》一书便是她在教馆之暇竭毕生精力,创作写成的。此外还曾删定《三奇缘传》。

    李桂玉晚年在教学之余,曾手抄三部《榴花梦》赠与干女儿,遂以抄本流传,读者竞相传抄,并在租书铺中出赁。《榴花梦》的故事特别受到妇女的喜爱。当年,未出嫁的少女在家中抄写《榴花梦》,出嫁时作为嫁妆一同带到夫家,这在书籍传播史上成为一段佳话。

    陈俦松在《榴花梦》序中说“盟姊桂玉生于陇西”,因此有人以为她是甘肃人。其实“陇西”是李姓郡望,故以“陇西”代表李姓,与桂玉的籍贯无干。因此,桂玉不但是福州人,而且是生在福州,长在福州,在福州还有李姓亲戚。这部《榴花梦》也是在福州完成的,桂玉可谓地道的福州人。

    《榴花梦》每卷2回,回回有目。李桂玉写成前357卷,因病而死,最后3卷由福州女作者翁起前 (1894—?) 和杨美君(1882—1957)二人于1939年续编,署名“浣梅女史”。前后成书时间相距98年之久。

    《榴花梦》书前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作者自序及陈俦松序。传抄本缺佚错讹甚多,而且长期没有发现全帙。1938年,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第12章《弹词》中提到这部书“最负盛名”,才为世人所注意。后于1957年发现全帙抄本三部,一部毁于火,一部现存福建省文化局,一部现存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榴花梦》作者生活于清代由盛转衰的嘉庆、道光年间,在作品中颇多寄情寓意,正如陈俦松序言所说,是一部“翻新述旧”之作。作品叙述唐代中叶一群闺中女子在兵荒马乱时,出来建功立业的故事,以唐代贞观以后朝纲废弛、外藩侮主、干戈扰攘、英俊流离等历史动乱为背景,通过桓、罗、梅、桂四大家族的仕宦遭遇,描绘了忠臣、孝子、英雄、美人、谋臣、侠士、名将等众多人物,并从政治、战争一直写到家庭生活,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结构宏伟。

    作品突出描写了一位能文善武、胸怀壮志,有治国齐家、匡夫教子之才的女英雄桂桓魁。作者的抱负、理想、才情、爱憎,全部融入女主人公一身,小说明显带有自传的性质。

    《榴花梦》和《红楼梦》一样,都有“补天”的思想。作者明写唐人,实为清事,特别是200卷之后,处处充满清代的现实社会生活的描绘,诸如帝王之懦弱不振,奸佞横行,外侮入侵。

    《榴花梦》全文都是纯用七言韵文写成的,文字优美,明白如话,不夹杂方言俚语。无论记叙与描写,都带有我国古代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腻特色,读起来令人产生一种平凡的美感。

(来源:福建日报 2018.3.26 第10版)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