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山五夫镇 紫阳楼前的香樟树
2018-01-11 11:08:01 来源: 作者:

    朱熹15岁时遵亡父命奉母投奔家住武夷山的义父刘子羽,此后在五夫镇生活了49年。在这里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手植樟等历史遗迹。

    兴贤书院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书院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朱子巷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的交界线,全长约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口立有“朱子巷”石碑,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在五夫,最值得一说的应是紫阳楼,紫阳楼位于五夫古镇外的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方塘,屋后是竹林。

    紫阳楼前有朱熹栽种的香樟树,树中空可容一个人。据说,当时老师要朱熹取字“元晦”,朱熹不明白“晦”的含义。老师说,“晦”与“熹”相对,意思是黎明时的昏暗,做人做学问都有个由“晦”到“熹”的过程,人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像树一样,要扎根深才能行远,没有扎实发达的根,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朱熹悟之,植树以志之。

    800多年过去了,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仍然枝繁叶茂。(杨志林)

    (来源:福建日报 2018.1.8 第11版)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