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祥尚红的漳州地区,“红龟”毫无疑问稳坐当地吉祥粿品的头把交椅。红龟粿这种独特的包馅米粿,约碗面大小,状如隆起的龟背,粿皮加入少量红色食用染料,故名“红龟”。
漳州人很会做红龟粿,从粿皮的制作到馅料选用都十分考究。粿皮按七成糯米和三成粳米比例混合,浸泡8个小时后磨成米浆,倒入米袋用重物压挤水分。然后,在米团中加入适量热糖浆和少许红色食用染料揉匀为皮,像做包子一样包进备好的甜馅或咸馅。甜馅多为芝麻、豆沙、花生酥;咸馅料通常是八宝饭、葱油豆沙等。馅料包好后,用手搓成大圆团,然后放在涂过食油的粿模里压扁,压出图纹,看上去犹如一件精美可爱的艺术品。红龟粿模多是用带柄四方硬木雕刻的,呈凹状,图案对称,大多是龟甲纹样,中间刻有寿字,寓意灵龟长寿。
在印好的红龟粿底部抹上一层薄薄的食油,垫上洁净的刺桐叶、竹叶、香蕉叶之类,待水开时放进蒸笼,用中火蒸一刻钟即可食用。那一个个红艳艳、香喷喷、甜滋滋的红龟粿,至今依然是众多漳州人的最爱。
红龟粿呈圆形,寓意团圆和谐。红色,象征见红大吉。龟状,隐喻长命百寿。当地民间还有句很中听的俗语,“吃粿赚家伙”,意思是说吃了红龟粿会保平安、发大财。漳州民间每逢喜庆或传统节日,亲友间时兴互赠“红龟”分沾喜气,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每年元宵节,关帝庙、妈祖庙供奉有米面蒸制的大小“红龟”,让善男信女们以掷筊杯形式求取。求取到“红龟”的人视之好运,像买中彩票似的高高兴兴捧回家去,分切给家人亲友“吃平安”。年长者食头尾四肢,意寓肢体康健;年幼者分食龟身,祈盼愿望得现……漳州人寄托在“红龟”身上的美好愿望实在是太多了。
每有婴儿满周岁,多数漳州人家要做红龟粿馈送亲友,意为龟者善爬,象征婴儿能开步走路。龟者长寿,这也带有希冀婴儿茁壮成长的意思。 (张艺生)
(来源:福建日报 2017.12.18 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