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弓 鱼
2017-11-07 10:53:32 来源: 作者:

黄世谦

gy.jpg

    建瓯城里三江交汇,水系发达,市区以“水”命名的街巷就有水南、水西、河边、上西河和下西河,还有十字路口的“水街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三山六水七座桥”的城市框架,也使得芝城自古就是淡水鱼的盛产区。

    早在元末明初,建瓯人就总结出“三草带一鲢”的养鱼经验,这一技术延续至今。在建瓯,鱼塘养鱼一般按3∶1的比例投放鱼苗,即3尾草鱼配1尾鲢鱼。鲢鱼在水域的上层活动,草鱼则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二者混养既能有效提高鱼塘的利用率,又最大限度地让水“动起来”。

    芝城的鱼塘,当数钟楼、豪栋一带最多,不时有鱼儿从水里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柔美的弧线,旋即又一头扎入水中,泛起一朵朵涟漪。水面上,浮萍星星点点,疑是天女散花;塘边常见水空心菜,这种蔓生植物靠汲取塘鱼的排泄物获得养分得以生长,成了鱼塘的“清道夫”,让产出的鱼儿更“绿色”。

    在当地,鱼农仅凭一根麻绳,就能将捕捞上岸的塘鱼身上的泥腥味去除干净,并且能在离水的环境下存活3至7天,这一传世神技就是遐迩闻名的建瓯弓鱼。建瓯弓鱼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弓鱼需经初绑、吐污、重绑三道工序。具体做法是抠住鱼鳃,用竹签夹住麻绳穿过鱼鼻,麻绳的另一端绑扎在鱼儿肛门以下的位置,然后将鱼身弯成弓形,这叫“初绑”;鱼儿被弯成弓形后会张开嘴巴,大口喘气,这时把弓鱼放入活水里,经过2小时的上吐下排,体内的污泥就吐得一干二净,使得肉质鲜美,这叫“吐污”;污泥吐干净后,将绑扎在鱼儿肛门下端的麻绳解开,移到肛门上端扎牢,这叫“重绑”。最后将“重绑”后的弓鱼放入活水中泡养24小时,就可以上市了。

    一个熟练的弓鱼手从穿鼻到绑扎只需短短10秒钟,手牙并用,一气呵成,稍有闪失就门牙不保,其惊险程度绝不亚于杂技表演。曾在央视《挑战英雄会》节目上“露一手”的李松婢,创下了200秒弓20条鱼的纪录。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纳闷,究竟是使了什么“魔法”,让弓鱼有着如此超强的存活能力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建瓯弓鱼存活期长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麻绳穿过鱼鼻迫使鱼儿的嘴巴和鱼鳃一同张开来呼吸,大量的氧气吸入体内;二是绑扎后的鱼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体能消耗少。

    现如今,建瓯弓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餐桌上的需求,已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2014年,市区弓鱼广场建成,表现弓鱼绝技的大型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就跟这个雕塑所描绘的一样,逢年过节,各路达人总要挑着弓鱼骑单车,上街秀一场,让人大饱眼福。

(来源:福建日报 2017.11.5 第3版)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