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报告文学《谷文昌》: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2017-10-10 17:19:00 来源: 作者:

这是一部主旋律鲜明、充满正能量的文学力作 

作品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彻底埋葬风沙灾害,使荒岛、苦岛变成东海绿洲的艰辛历程,展现了谷文昌为了百姓福祉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描写了谷文昌冒着风险,把被抓壮丁的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一项德政暖了十万民心的感人事迹,展现了谷文昌心系百姓,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可贵品质;描写了谷文昌从实际出发,努力维护群众利益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谷文昌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和智慧;描写了谷文昌用权以廉、持身以正,公物涓滴不入私门的红色家风,展现了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人格魅力。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中,需要的正是谷文昌这样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干部。谷文昌身上所体现的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干事创业激情与求真务实精神的完美结合,正是当今每个党员干部需要学习和弘扬的。报告文学《谷文昌》的推出,无疑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具有文学感染力的精品佳作

报告文学《谷文昌》充分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方式与手法,塑造了分外感人的谷文昌的文学形象。作品构思精巧,引人入胜。同时,《谷文昌》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多处引入对话场景,善于挖掘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注重细节的呈现,又保持了主人公典型事迹的宏观叙述。该书还引入了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符合大众审美。鲜活的文学表达是这部作品的又一特色。作者通过大量深入的采访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又善于从细节处深入开掘,诸如谷文昌到厦门植物园采摘木麻黄树籽的故事,谷文昌的自行车上总是绑着一把小锄头的细节描写,保护西埔中兴街两棵古榕树的故事,寻找丢失的关帝庙大钟的故事,老百姓有代志找谷书记的故事等等,这些小故事的讲述和细节的刻画,都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作品中。此外,作品中哲理性语言的运用、闽南俚语歌谣以及诗歌辞赋的穿插引用,都为气氛的渲染增色不少。正是作者在文学上的成功表达,呈现了一个真实感人、可亲可敬、可学可信的谷文昌。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在为《谷文昌》撰写的书评《用优美的文字立一座丰碑》中所说:把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创作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作品,同时又让作品极具普遍教育意义,这是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最大价值之所在。

这是一部由东山籍作家倾情书写的东山故事

作者吴玉辉出生在东山岛,这正是谷文昌当年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战胜风沙灾害的地方。他亲身经历了家乡的巨变,深切感受到家乡百姓对谷文昌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敬仰。早在二十几年前,作者就采写过反映谷文昌事迹的长篇通讯《绿色丰碑》。吴玉辉当过县委书记,还曾带队援疆。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谷文昌的事迹和精神有更多的感同身受与理解。吴玉辉在这部作品里倾注了一个东山之子对谷文昌的深情,也融入了一个党员干部对前辈革命精神的追怀与思考。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作者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访林州、往宁化,特别是在东山岛上深入采访、挖掘,在田野调查上下苦功,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使这部报告文学对谷文昌事迹的描写更为充分、更为真实。正如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所写,这次不寻常的采访创作,使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熏陶和洗礼。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成为谷文昌精神的一首优美赞歌,是作者也是读者献上的一炷心香。

《谷文昌》出版过程及反响

吴玉辉同志是中央党校特约研究员,他创作的报告文学《香炉》,于2015910日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后,引起热烈的反响。《光明日报》全文转载,随后《福建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纷纷转载。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看了《香炉》后,将谷文昌的事迹搬上了话剧舞台。在中央党校和福建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吴玉辉同志在《香炉》的基础上,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并配以数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166月联合出版。

该书出版后,中央党校在京召开学习谷文昌精神暨报告文学《谷文昌》出版座谈会,文艺报社、福建省委宣传部等在京召开学习谷文昌精神暨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研讨会。中央网信办在全网推送,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时报》、《文艺报》、《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都作了充分报道。红旗渠干部学院和谷文昌干部学院将《谷文昌》列为干部培训教材。该书的出版发行,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深入学习谷文昌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