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类别:民俗。申报地区:莆田市
枫亭是仙游县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宋至清代,人才辈出,有在朝为相的蔡京、蔡卞兄弟,有端明殿学士蔡襄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催生了枫亭元宵游灯的民俗文化。
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至明代,灯事更是盛况空前。它的特征是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集镇区的下桥、下街、兰友、学士社区及下街北门自然村依次进行,参与人员达4000多人。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由仗仪队簇拥而行;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灯架队阵容壮观;蜈蚣灯、松树灯、宝伞灯、水族灯、莲花灯、花篮灯、蝴蝶灯、鸽子灯、蜻蜓灯、凤凰灯、菜头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百戏彩架灯”融入了戏剧、灯艺和杂技艺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古朴典雅的棕轿舞、皂隶舞、童身舞也是民俗文化一绝;舞龙舞狮让元宵游灯锦上添花。
枫亭元宵游灯深深植根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的观众中,每年元宵节,来自各地的观众多达四五万人。枫亭元宵游灯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了民间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并以游动的方式进行体现,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演变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蔡襄文化和枫亭民俗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