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闽南建筑 古韵雅容唱古今
2017-06-09 10:45:18 来源: 作者:

  古建筑 :红砖白石自成风格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等。

  蔡氏古民居: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系清末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该民居既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又生动反映了受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之影响,是福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杨阿苗故居: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

  黄宗汉故居:黄宗汉故居位于中山路镇抚巷北侧,是清代泉州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宅第典型,也算是泉州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私家园林。

  李光地故居:李光地故居位于湖头镇中山街,明初李氏先祖李森建。被称为“大宗祠堂”,乃湖头李氏祀先祖、明宗规、行族事的所在地,春秋两祭,祭祀规模盛大。

  古寺庙——多种宗教灿若繁星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开元寺: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清净寺:泉州艾苏哈卜清真寺,简称清真寺,又名清净寺。位于泉州市涂门街。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伊斯兰历400年。现存建筑主要有寺门、奉天坛和明善堂。是国内惟一用花岗石和辉绿石建造的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的清真寺。

  天后宫: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有温陵天后祖庙之称,台湾和东南亚的许多妈祖庙都是从这里分灵的。

  古街巷—— 车水马龙彰显繁华

  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行走在古街巷里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

  涂门街、南俊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明白历史积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仿佛也记忆着泉州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中山街:“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南北一条街”讲的就是中山街。泉州中山街可以追溯到唐代,民国期间,泉州府以“中山路”命名了这条街。  

  南俊巷: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宋代南俊巷有一户人家“一门三世五进士”有人称他们为“南方之俊”,乡人为此建了南俊牌坊,从此蜚声遐迩。曾经的南俊巷拓宽后改名为南俊路。

  状元街:泉州状元街文化旅游特色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是条步行街。这条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 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西 街:西街位于泉州古城的核心区域,自东向西贯穿温陵路、中山路和西环城路,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除了闻名遐迩的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

  海丝遗迹 ——千年古港贸迁四海

  古代泉州人以其和平宽容的襟怀气度,海纳百川、梯航万国、贸迁四海,使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的枢纽港口,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分布在泉州城区和城南的晋江市、石狮市,城西的南安市及城东的惠安县,有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等航海与通商史迹,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多元文化史迹,德济门遗址、洛阳桥等城市建设史迹,数量众多,形态不同,内涵丰富。

  代表地: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

  九日山: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等。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