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明节与永定客家人
2017-06-09 15:19:16 来源: 作者:

       清明,它是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立春”以后第5个节气,为公历每年4月4日或5日。按六十甲子计算,从冬至日后第105或106日。这一天,永定客家人各个自然村落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各家各户用青艾与大米和糯米磨成粉面做成青色的米米反,送到某个固定的大草坪或河边、路口,摆在地上,然后再烧起香、纸以公祭那些“孤魂野鬼”(没有后人祭扫的先人),以求保佑乡村平安清洁,六畜兴旺,田禾大熟。有的地方还请来道士做道场给他们超度灵魂。有的人还撒些大米、纸钱在地,供那些游魂受用。有的地方组织“清明会”或动用“清明田”(专用于清明集会受用的出租公田)集资公祭……其目的,就是给那些逝去的人而“阳上”没有亲人的鬼魂以施舍,以免它们“窜上作乱”,扰乱社会秩序,给“世上人”带来灾难。

     永定客家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孝敬祖先,崇拜先人的美德,所以长期以来他们都有祭扫祖墓活动。由于祖宗墓葬星散,又都要祭扫,而参加祭扫的子孙有多有少。祭扫开基祖墓全族人的子孙都有义务参加;各大房的祖宗(开基后分房派的各位祖先)则分房祭扫。各大房之下一代又一代又各有分支,越分越细,公墓逐渐变成私墓,最后祭扫的只有几户或一户人家了。

     由于祭扫祖墓已不是少数几穴,所以永定客家人在来年“立春”后,一般于正月十五日开始陆陆续续,“从上到下”,先公墓,后私墓逐日开祭(有的公墓选在固定的日子),于是便有“清明前,扫墓完”的规矩。在“清明日”以前,所有远近公私墓地皆要祭扫完毕。到了清明日那天便给那些没有人祭扫的“无主魂”施舍的时候了。因此永定人又有“施清明”的俗语流传。意思是“清明,是给地下无主魂施舍的日子”。

     不过,也有个别在“清明”后祭扫的例子。如高头江姓开基祖八百郎公太,据说他生前携妻带子来到陌生地开基创业,既要逢迎当时的土绅豪杰,又要和当地土著民族兄弟和睦相处,他为人谦虚谨慎,待人和霭可亲,奉行“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很受人尊敬。他在临终前谆谆嘱咐后裔:“他死后也要与平民兄弟‘无主魂’同甘共苦,个人祭扫选在清明前后……”于是后人遵照他的遗愿,于每年清明后十日,这一天各地裔孙络绎不绝来到高头村“文馨塔”边的大岌岗上,在江八百郎公太墓地,缅怀先祖高风亮节,平易待人的良好风范。

     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早在盛唐时期,宰相杜佑的孙子杜牧(公元803—852年)就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家喻户晓的诗句。旅居外国的华侨、华人他们也非常重视。据福建省民俗家学会和晋江市地方志办联合编写的《福建侨乡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载:闽南人有句谚语“年兜,不回家者无某,清明,不上墓无祖。”旅居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华侨、华人有100多户,他们在“清明”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煮“薄饼菜”在祖厝厅先孝敬已逝的嫡系亲属。然后带着“三牲酒礼”、“银锭”、“朱砂”、“纸钱”等上山扫墓。除了妇女“坐月子”的以外,其余人一律要上山扫墓。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