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廖俊波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不折不扣践行这一信条。报道说,廖俊波“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在担任荣华山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4年间,廖俊波为了招商引资,驱车36万公里,完成征地7000多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浦城人惊呆了,直呼廖俊波创造了奇迹!这闪亮的数字如今已化作一座座厂房、一条条道路和一张张笑脸留在廖俊波履职之路上,见证着廖俊波不知疲倦的身影和无数不眠不休的夜晚。什么叫牢记宗旨、永葆本色?什么叫夙夜在公、一心为民?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印证。
相比廖俊波,我们也看到另一类得过且过的官员。最近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就是这类典型。孙区长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为官哲学,平时做撞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对工作马虎应付缺乏激情。毋庸讳言,在现实社会中,孙连城式的官员不在少数。这些人大言不惭什么“无私则无畏”,因为权力被管束,拿不到好处,也就懒得作为,办事拖拉、工作推诿。这类懒政怠政的庸官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官场怪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文中写道:“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从来就不缺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好领导、好干部,从焦裕禄、谷文昌到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直到今天的廖俊波,他们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孙连城式干部上了生动一课。如今,中央强力净化政治生态,孙连城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你不换脑子就得挪位子。人们期望也必将会看到,更多懒政怠政官员被撤换,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勤政干部从一线脱颖而出,造福广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