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习廖俊波系列谈之五:当官避事平生耻
2017-05-16 15:25:00 来源: 作者:陈崇龙

到邵武市拿口任职时,该镇刚经受特大洪灾重创,百废待兴;任邵武市副市长时,接手的是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烫手山芋”;任荣华山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时,当时的园区要地没地、要钱没钱;出任地方主官时,又是被安排到被称作“省尾”、GDP排名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

在廖俊波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是一个个难啃的骨头、难闯的险滩。但廖俊波对组织上的工作安排从来不挑三拣四,哪里有需要便到哪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视困难为动力,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在一个个最艰苦最艰难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称道的好成绩。为此,省委书记尤权引用元好问的诗句“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来赞扬廖俊波。

每个干部,都会面对组织对其职务的安排、调整。毋庸讳言,各个岗位之间是有差别的。任职偏僻山乡或城关乡镇、山区落后地区或沿海发达地区、“要害部门”或“清水衙门”,要付出的努力、能取得的业绩都大不一样。对此,少数的干部挑挑拣拣,拈轻怕重,嫌贫爱富。他们或是怕到偏远地区,觉得工作生活条件不好,要吃苦受累;或是怕到基础薄弱地区,认为要想取得成绩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究其思想根源,就是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想的只是个人小算盘。如此“避事”就是一种“耻”。而像廖俊波这样的干部,之所以能够做到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想干事,并且干得成事,就是因为他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心系群众;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造福一方。这样的干部,党和政府以他们为荣,老百姓因他们得福。

当前,面对着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瓶颈期,面对着“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重任,党和人民需要更多的廖俊波式的干部。我们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肝胆、干事、干净”的情怀,学习他遇事不避难、当事不推责的强烈使命感,像他那样,始终保持想做事、能担事、会干事的良好状态,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作激发自身更大潜能的动力,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