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三元区中村乡杜水村等地已有制茶作坊。当地农民在清明采茶季节,常常看见一种黑色的蛇盘缠在茶树间,年复一年屡见不鲜,因此这茶就叫黑蛇茶。后来黑蛇茶种传入闽南后,闽南语“乌”与“黑”同音,加之古人忌蛇好龙,因此将黑蛇茶改名为乌龙茶。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质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中不仅含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有机化学成分,而且含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多种无机矿物元素。乌龙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具有消暑除烦、益思解乏、止渴生津、去油腻助,消化之功效,乌龙茶,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类。其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播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的质量特点是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乌龙茶的种类因茶树品种的特异性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质量差异也不同。三元的松洋(今松阳)、大阳窠、前村等地全年气候温和多雨,年均气温20.4度,土壤为红土沙质,山高雾多,湿润多雨,非常适合乌龙茶的生长环境,所种茶叶肥厚嫩洁,奇香无比,加之中村杜水的当地人选择优良品种茶树的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并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其栽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制作独特,此茶香气超凡,浓郁甘长,水色浓艳清澈,味如兰花,浓而不涩,纯而不淡,经久耐泡,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赞誉。
清乾隆年间,家住中村杜水的安溪尧阳南岩人王士让精制乌龙茶极品携赠侍郎方望溪,方望溪入京将乌龙茶进贡皇帝,皇帝见此茶黑柔亮重如铁,叶片紧结成螺状似佛,其味独特,故恩赐名为“铁观音”茶。“铁观音”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有“茶中之王”的美称,因而驰名中外。
20世纪,三元乌龙茶在三元区的中村乡杜水村一直是零星种植,末形成规模,产量低,当地村民自用。
21世纪初,三元区中村乡引种铁观音、金观音等乌龙茶优良品80公顷,产品在福建省内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