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三论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2016-12-09 15:56:00 来源: 作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省第十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改善民生工作提出的主要要求。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改善民生在省委工作大局中始终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百姓富是建设新福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推动发展,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有感度。再上新台阶是建设新福建的阶段目标,就是要在建党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改善民生是个关键性指标。近年来,我省在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看到,如今百姓对幸福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省改善民生工作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改善民生工作任务,标准高、时间紧,需要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下更大的功夫,在改善民生工作上迈出更大步伐。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要让民富、民乐,就需要突出做好民生领域的重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百姓广就业、增收入,幸福生活就有了坚实基础。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对百姓幸福具有关键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百姓就能得到多层面的社会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百姓将获得更广泛的公共服务。

全面小康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我省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仍有一些地方和贫困人口尚未脱贫;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一些地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事业上的差异,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展滞后。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必须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200个贫困村如期摘帽,我们才能做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随着时代发展,百姓对民生有更高的需求,不仅希望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节节高,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愿望更加迫切。我省社会环境持续向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创新社会治理十分必要。以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为动力,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稳定、更有秩序、更具活力,让百姓安居乐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把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