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区建宁:红色经典 绿色发展
2016-09-08 15:09:00 来源: 作者: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王华耀 陈晓星 文/图

▲ 位于建宁的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也是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

 

 ▶ 建宁万亩荷花吸引 了众多外地游客。

 

红色名片:建宁反“围剿”

    1931年夏和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间,红一方面军总部两度进驻建宁,入驻时间合计达一年半之久,在这里指挥红军从建宁向东出击武夷山脉两侧的泰宁、黎川、邵武和江西信江抚河地区及福建闽中等地,以打破敌人的“围剿”。在这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进驻建宁,十大元帅中有8位、十位大将中有5位,都曾经在建宁战斗和生活过。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都和建宁有着密切的关系。建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后的筹粮之地,是第二次反“围剿”的完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是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在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边建设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被列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五次反“围剿”成就红色经典

    今夏,走进地处闽赣交界的莲乡建宁,寻迹红色历史足迹。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内的大型群雕前,一段峥嵘岁月似乎扑面而来。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在大型群雕正对面的石壁上,《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篇章清晰可见。

    “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打得痛快淋漓,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建宁县党史办主任陈忠奋说,为了顺利攻下建宁城,红军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盘踞在建宁的敌军,是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师部和一个多旅的王牌军,倚靠城墙护卫,凭着全副德国式装备的7000人马,号称“福建第一师”。

    1931年5月29日,红军冒着大雨,翻越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抵达建宁。

    30日,红军在里心镇芦田村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并在里心与建宁城之间的枧头村歼敌一部,占领枧头,设立了红一方面军前线指挥所。知道红军要来,刘和鼎命令驻守建宁各口部队火速撤回建宁城内,并且破坏木桥,烧毁船只和竹筏。当晚,总前委第四次会议刚刚结束,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就赶到了枧头村,和桂阳游击队一起商量突袭路线。

    “当时,要从正面攻下建宁城,难度大。当地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讲解员林晓春说,当天夜里,由当地游击队带路,红三军团和红十军,从枧头村出发,分两路插向建宁城西门外的龙堡山和北门左翼的溪口镇。

    31日拂晓,红军从城南、城西、城北三个方向向建宁城发起总攻。此次战斗,红军大获全胜。据《红三军团史》记载,红三军团在此次攻城战斗中,伤亡仅78人。在这次战役中,红军歼敌三个多团,俘敌3000多人,缴获长短枪2500多支,无线电台1部,以及大批的药品、粮食、被服、布匹、光洋等军需物资和电报、文件等。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都和建宁有着密切的关系。”陈忠奋说,建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后的筹粮之地,是第二次反“围剿”的完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是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

    在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不仅缴获电台,敌人的无线电台人员也全部投诚。之后,红一方面军还利用缴获的电台首次组建了无线电总部。不仅如此,在反“围剿”中,还缴获山炮5门,红一、三军团两个山炮连在建宁成立,建宁也因此成为红军无线电事业的发祥地和炮兵的诞生地。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08年,建宁县建设了占地约4万平方米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被列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域赏花地 促进绿色发展

    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重重围剿下寻求突围。今日,建宁人民在发展路上寻求突破。

    建宁县第一条公路建于1933年5月,是国民党军队为发动第五次“围剿”修的简易公路,从江西省南丰县通往建宁,全长84公里,后因红军主力撤离建宁,公路被弃养。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条公路仍是建宁唯一的出县通道。

    《建宁县志》称:“入闽有三道,建宁是险道。”交通不便,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勤劳的建宁人民,苦盼着天堑变通途!

    2013年,是建宁县交通大发展的一年:9月26日,向莆铁路通车,建宁成为沿海通往内陆的重要通道;11月9日,建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从福州驱车前往建宁,时间缩短至4.5个小时。与此同时,建宁县完成了境内121.59公里的省道改建,全县道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287公里,道路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38.5公里提高到74.46公里,6年时间增长了一倍。

    值得高兴的还不止这些。今年,浦建龙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开工建设,将在建宁县新设建宁南站。此外,莆炎高速三明境尤溪至建宁段工程今年也将动工建设,计划2020年竣工。如此一来,建宁县将从原来的山区一角,一跃成为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间的交通枢纽。

    交通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与“十一五”末比较,建宁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2%;出口总值年均增长31.7%。

    建宁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建宁县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建宁县的莲子、梨子、种子是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10万亩和12万亩。建宁县利用这些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通过举办乡村赏花季、采摘季、花海跑等多项参与性强的活动,将特色观光农业旅游打造成为建宁县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修竹荷苑成为三明市首个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

    荷花、梨花、桃花、金针花、杜鹃花,曾经是建宁生态旅游的“五朵金花。”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全域赏花地”和打造国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提升修竹荷苑、香溪花谷等5大赏花景区,培育里心花果山、夏家湾樱花基地等6个赏花基地,建设上坪、沙洲等7个赏花示范村,形成“一季一特色、一乡一品牌”的全域赏花格局。

    清新花乡,福源建宁!

    “作为闽江源头县,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家园,发展生态经济,创造生态财富。”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说,近年来,建宁县加快建设生态优美、农业精致、产业发达、文旅兴旺、城市亮丽的福源建宁,致力打造以“一区两地两城”为支撑的闽赣省际生态产业集聚区。

 

尤溪闽赣苏维埃政府旧址

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邱慧敏

 

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大门

 

    尤溪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尤溪县坂面镇京口村后溪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

    1933年12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建宁县城正式成立。闽赣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一个省,历经两年(1933年5月至1935年5月),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区域范围包括现属福建、江西两省的三明、南平、抚州、上饶、鹰潭5个市的22个县。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根据地失去了主力红军的依托,闽赣省斗争环境日益艰苦恶劣。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1934年6月,闽赣省领导机关迁到宁化。1935年4月初,闽赣省机关从宁化县境撤出,辗转来到尤溪县京口村。闽赣省鼎盛时期,红军曾在这个区域活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1935年4月下旬,闽赣省军区的大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整,国民党军队疯狂反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失利,经过草洋岬战役、紫山战役后,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从明处转入暗处,从集中转向分散,从正面转为游击战争。

    尤溪县对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了修复,恢复成上个世纪30年代的原貌。如今,这处旧址被确认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是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