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展现一个人格完整的谷文昌——评《谷文昌的故事》
2016-07-01 17:42:00 来源: 作者:余明建

    每到清明节,在东山,许多人在祭奠祖先之前,会到谷文昌墓前烧上一炷香,献上几碗菜,或者给谷公点上几根香烟。“先敬谷公,后祭祖宗”俨然成为东山的一个习俗。谷文昌去世已经35年了。35年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但是人们依然怀念谷文昌,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这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县委书记,他生前有什么事迹流传,他身后又有什么精神传承?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谷文昌的故事》吧。

    《谷文昌的故事》将谷文昌的一生浓缩成68个小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在内容上见微知著,反映谷文昌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在形式上以小见大,将“心中四有”“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道理融合其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

    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民党军队溃退前,在东山抓走了4000多名壮丁,留下了日夜思念儿子的老人,倚门想念丈夫的妻子,多少家庭一夜破碎。在这种情况下,谷文昌和当时的县主要领导一起,承担巨大的风险,将这些被抓壮丁的家属称为“兵灾家属”而不是“敌伪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给予保护,一项德政,十万人心。大跃进期间,谷文昌顶住“保守”的压力,不大炼钢铁,不密植水稻地瓜,避免了“浮夸风”造成的灾难。

    谷文昌干事创业,始终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面对“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谷文昌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带领东山人民日复一日摸爬滚打,屡败屡战,硬是摸索出经验,总结出规律,在茫茫沙丘上种上绿色的木麻黄,守护着东山百姓的田园村舍。

    谷文昌始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他不追求政绩,而是“认死理”,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他就做。他治风沙、修水利、种树林、造良田,以人民利益为重,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心中惦记的永远是东山人民赖以生存的木麻黄。

    最让人敬佩的是,谷文昌一生严于律己,权为民所用,就是该有的待遇他也是能推让就推让。他不光自己践行“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宗旨,而且对家人、对下属也严于要求,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谷文昌去世后,妻子史英萍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谷文昌天天骑着下乡的自行车,一并上交组织。史英萍也是南下干部,解放初即是东山县民政科科长,可是直到1984年——此时谷文昌已经去世三年了,她的工资级别才由1952年定的18级升到17级,行政职务才由正科升到副处。中间她有过多次升职调薪的机会,但是谷文昌都拦下了,留给更需要的人。谷文昌的家人,几十年来普普通通,过着平凡的生活。谷文昌以前的下属,没有沾谷文昌的光,既没升官,也没发财。但是谷文昌的家人和下属,都以是谷文昌的家人和下属为荣。在予和取上,谷文昌用一生书写了真正共产党人的答案。他的人格力量如朗朗日月,焕发出绚丽的光辉。

    谷文昌一生为民谋利,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谷文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格完整的谷文昌,一个有血有肉的谷文昌,一个用一生践行“心中四有”“三严三实”的谷文昌。谷文昌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光辉,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的践行,始终如一的坚持。谷文昌是党的理论的践行者。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谷文昌式的优秀党员的践行,我们党才能够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并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