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尾船政在中国航空史上创下“五个第一”
2015-12-10 00:00:00 来源: 作者:

  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孕育出近代中国海军后,又成为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并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创下了“五个第一”,即创办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成功制造出第一架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的飞机、设计建造首个水上浮动飞机站、制造的飞机首次用于实战、造就第一批航空工程技术人才。



  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极力投靠帝国主义。美国为拉拢袁世凯,以攫取更多权益,提出愿帮中国培训飞潜人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潜艇初露锋芒,国内一些受西方军事思想影响的人才对飞潜在军事上的使用前途有所认识,也提出自制的建议。而袁世凯为威慑他系军阀,并谋求掌握新式武器,如此一拍即合。袁世凯便授意海军总长刘冠雄筹办。
  海军部先从培育人才入手,变卖了在海外早已订购的一艘军舰,将所得款项30余万元充作经费。1915年,海军部命留学英国的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马德骥等9人赴美国深造,又加派陈绍宽、李世甲等10人赴美国学习飞潜专业。巴玉藻等人原在1909年,由前清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出洋考察时带往英国,入阿姆斯特朗工学院学机械工程,转赴美国后,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他们聪颖好学,尽管课程相当繁重,成绩仍十分突出,一年多就获准毕业,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毕业生。该系第一期仅毕业2人,第二期也只毕业7人,除2人为美国军方学生外,其余5名都是中国留学生;巴玉藻、王助、王孝丰取得硕士学位,曾贻经已先转入寇提司飞机制造厂继续学习航空发动机。
  当时美国航空业虽处领先地位,但也尚在探索发展时期。麻省理工学院为数不多的航空工程系毕业生就成了美国各飞机厂瞩目的宝贵人才。时中国国内袁世凯称帝,政局混乱,国库空虚,海外留学生经费无着。巴玉藻等人为谋生计,同时也考虑到应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遂于毕业后,分别就聘在美国各飞机厂工作,巴玉藻曾任寇提司飞机厂设计师和通用飞机厂总工程师职,王助亦就任波音飞机厂第一任总工程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跻身美国航空界先驱者行列。
  巴玉藻等人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立志开创祖国的航空事业,毅然于1917年回国。此时,袁世凯已死,时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的刘冠雄为图海军实力壮大,仍热衷于飞潜制造,并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第一所“飞机潜艇高等学校”。 巴玉藻等人归国后,刘视他们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安排他们在飞潜学校担任飞机制造专业教官,共培养三届学生56人,其中有8人选送英美留学,培育飞行员21名。在抓好航空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快飞机厂筹办步伐。因财政困难,原制造潜艇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
  为建飞机制造厂,海军颇费苦心,曾派员到天津大沽口、上海高昌庙等地考察选择,最后经马尾船政局陈兆锵局长呈请,才确定在马尾办厂。经北洋政府国务院通过,1918年2月正式在马尾船政局内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海军飞机工程处”。
  初成立的飞机工程处暂辖于船政局,任命巴玉藻为主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为副主任。制造飞机所需的工场及办公室由船政局让出铁胁厂、船厂(厂即车间)等改建。铁胁厂改为木作间和机工间,并以船厂为基础扩展附近旷地,建成飞机棚厂和装配厂,在临江地段铺设飞机下水道。机械设备方面,因开办初没有拨专项经费,无法添置机械设备,只得使用造船机器。这些机器均属粗笨陈旧之物,非制飞机专用,故开工后飞机制作须多倚赖手工。工程处为此特别注重培训技术工人。先从局内挑选技术较强的机械工、钳工、油漆工和木工四五十人,分专业训练,并固定在各车间工作,另招收年轻学徒二三十人刻意培训。为让工人们对飞机制造有整体的了解,巴玉藻等人还专门为工人授课,讲解简明飞机原理、发动机原理及机体结构学,这些工人逐渐成长为我国第一代飞机制造工人。



  旧中国工业落后,飞机制造又属新兴工业,困难可想而知。但巴玉藻他们雄心勃勃,凭藉卓越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设厂不久即着手试制飞机。他们吸收欧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作为飞机各构件的设计依据,并勇于技术革新。制造飞机所需的钢、铝等金属材料及发动机,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只得向国外购买;而大量使用的木质材料(早期飞机主体大部分为木质,后来才发展为金属制造),欧美各家多采用白银枞、胡桃木,这些材料也得到国外采购,价格昂贵,运输困难,巴玉藻等决定选用国产木材取代。经深入调查国内木材品种,筛选质优者反复施以严格的物理试验,认定闽产杉木和白梨木、樟木和白麻栗木完全可以用于飞机制造:杉木质坚韧,与国外白银枞相等,用于制造机身、机翼及机桴主体;白麻栗木质柔韧、易于弯曲,用于制造龙骨等弯曲部分;樟木、白梨木纹细质坚,用作龙骨、框架的加强角。保护木体的桐油、生漆乃我国特产,其质远胜于舶来品。
  除严格选用材料外,飞机制造者还严把试验关。如对翼体,采用了海外各厂当年通用的沙袋加载法。即以每个十磅重的沙袋多件,分布翼上,以代表各部位在空中所受压力,作抗扭、抗弯试验,所施沙袋总重量又数倍于飞机在空中所受压力,以确保飞行安全。
  在简陋的条件下用独特的方式生产飞机,当时颇让国外同行惊诧。有个英国人到飞机棚参观后,很是怀疑:“这种飞机只能供人观赏,哪能飞上天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制造者们不为所动,以顽强的毅力和严肃的科学态度,闯过道道难关,经一年多时间殚思竭虑地努力制作,终在1919年8月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时距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动力飞机仅十余年。鉴于国产机首制成功的意义突出,北洋政府总统曾发出嘉奖令。
   “甲型一号”为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即以双桴为支撑体,由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马力100匹,总重量1055公斤,最大时速120公里,配有双座双操纵系统,供飞行教练用。该机在试飞时因临时聘来的飞行员操纵不熟练,不幸失速侧滑坠水,机损人亡。第二年,工程处又制出同型机一架,试飞顺利。此后,飞机工程处制造水平逐步提高,陆续造出各式飞机15架,性能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所制造的飞机。如1928年7月制成的“海鹰”和“海雕”号水上鱼雷轰炸机,最大时速180公里,飞行高度为3800米,总重量2500公斤,海面爬高率每分钟161米,装有机枪、火炮各1门,携带炸弹8枚,还能带鱼雷。1930年制成的“江鸿”号飞机,曾由马尾起飞至汉口,在长途飞行中经受住考验,显示了我国当时较高的航空工业水平。
  飞机工程处所制飞机多充作教练用,但也参加过实战。1926年北伐战争中,北洋军张毅部由闽南溃退至闽侯峡南,想进攻省城福州,已易帜的马尾海军要塞司令部第一次派飞机参加战斗,出动了水上飞机投掷石子弹和玻璃弹,协助由何应钦指挥的北伐东路军围歼张毅部。另一次在1930年刘卢战争中,马尾厂造的飞机曾飞往闽北轰炸卢兴邦部队。



   “甲型一号”飞机的制成,表明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不晚。但在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科技发展屡受掣肘,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虽拥有优秀的设计和制造人材,终因经费不足等困难而难展航空宏图。该处曾多次呈请上级增拨经费以扩充设施,以便成批生产飞机,然均未获重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飞机工程处归属海军总司令部公署,改称“海军制造飞机处”,虽月拨费用由2000元增至3000元(不含制造费),依然不敷支用。
  海军制造飞机处仍委任巴玉藻为处长。1928年夏,巴玉藻只身赴德国参加柏林万国航空展览会。翌年初经日本回国,返回马尾不久,突患脑疾不治而卒。巴玉藻去世后,其挚友王助继任处长。王助曾在1922年与巴玉藻合作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水上浮动飞机库,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停置难题。他在制造飞机处两年间,在提高飞机性能上有所建树。后因国民党限制马尾船政局作用,要将飞机厂迁往上海,王助甚为不满,愤而辞职转适他处。
  1931年1月,飞机处奉命迁往上海,并入江南造船所,曾贻经任处长。飞机厂因搬迁变动,设备散乱,技术力量减弱,生产受到影响,但不久也造出了飞机。1938年8月,抗战形势紧张,制造飞机处后撤,先迁湖北宜昌,再移杭州笕桥,最后搬到成都,那时海军已是分崩离析,该处就并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成为其所属的第八修理厂。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