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建船政学生与“中山”舰
2015-12-10 00:00:00 来源: 作者:

朱寿榕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建议在福州马尾设局制造轮船、整理水师。同年十二月,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由于校舍尚未建好,暂时借用福州城内定光寺、仙塔街等地。次年五月迁回马尾新校舍,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将其改称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造船、驾驶人才的学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山”舰是见证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实物,其定制、监造,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武汉保卫战,直到其重见天日,都与船政学堂暨马尾各海军学校学生(以下称“船政学生”)息息相关。
  “中山”舰将士多受训于船政学校
  民国2年(1913年)3月12日,北京政府海军总司令部任命海军少校林霆亮(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十七届毕业生)为首任舰长,“永丰”舰编列海军第一舰队,驻守岳州。民国6年4月25日,魏子浩(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十七届毕业生)接任“永丰”舰舰长。同年7月22日,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五届毕业生)及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九届毕业生)带领下,魏子浩率领“永丰”舰南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民国14年3月孙中山病逝,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同年 3月30日广州国民革命政府明令将“永丰”舰改名为“中 山”舰,并于4月13日举行了更名仪式。民国21年,广州海军北归,“中山”舰从被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第一舰队,至民国27年被日机击沉,共任命舰长、副舰长6位,其中船政学生占3位:梁序昭(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转烟台海军学校航海专业第十七届,1935年任副舰长)、张天浤(烟台海军学校航海专业第十八届转马尾海军学校学习,称寄闽班,1936年任副舰长)、吕叔奋(海军学校航海班第二届毕业生,武汉保卫战中萨师俊舰长阵亡后,以副舰长代舰长职继续指挥舰上官兵抗敌)。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同年夏,海军学校第六届航海班舰课结束,到南京草鞋峡水鱼雷营训练,学习水雷、鱼雷、无线电收发等共半年,之后到鼓山进行枪炮专科训练一年,次年六月结业。随后奉命和海军学校第五届轮机班同学共54人,由福州经陆路分乘卡车,经闽北、江西到洞庭湖岳阳江面,分别登上各舰见习。航海班林鸿炳、陈智海、周福增、康健乐和轮机班陈鸣铮、张奇骏、张传钊、刘洛源等8人一同被派往“中山”舰实习。陈智海分配在舰首三寸炮位,林鸿炳在舰尾二公分机关炮位,周福增、康健乐则在驾驶台两侧指挥两门机关炮。
  以船政学生为主力的“中山”舰将士英勇抗日
  疯狂的日军占领南京后,随即又进军武汉。民国27年(1938年)10月15日,“中山”舰奉命从岳阳开往汉口外围,担任金口至新堤一带沿江警戒,以保证武汉军民物资的安全转移。
  24日上午9时10分,一架敌机进行侦查,被舰炮击退。午后,“中山”舰奉命开往监利执行任务。3时零5分起锚,当舰首刚开始对准汉口方向时,日轰炸机六架迎面飞来。3时零6分,电讯官张嵩龄(福州海军艺术学校学生)向海军总司令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报告“中山”舰与敌遭遇。3时15分,日机6架鱼贯投弹,舰长萨师俊即下令射击,一时各炮齐发。
  舰首欧立肯高射炮连放三弹后发生故障,驾驶台左右的壹磅炮各发两弹后也发生故障,虽经努力抢修,均未见效;而后段苏罗通高射炮又以桅杆障阻,不能向舰首扫射,日机趁势俯冲投弹,重磅炸弹如雨点般投向“中山”舰:第一弹落舰尾左舷水中爆炸,官员舱水线下铁板破裂进水,舵机转动不灵;第二弹落右舷爆炸,舰底漏水,堵塞无效;第三弹落右舷水中;第四弹落左舷,锅炉舱左水线下铁板破裂,进水厉害,锅炉无汽,舰体左倾。航海见习生周福增头发烧焦,旗兵张育金(马尾海军练营毕业生)、三等信号兵李炳麟(马尾海军练营毕业生)、勤务兵陈有中殉职。第五弹落到舰首,驾驶台也被机枪扫射,航海见习生陈智海、枪炮上士王祥兆殉职于高一炮位,舰长萨师俊受重伤,但仍在驾驶台指挥作战。在枪林弹雨中,官兵们同仇敌忾,誓死卫舰。副舰长吕叔奋下舱巡视,发现舰体已失去动力,向下游漂流中。航海员魏行健(海军学校航海班第五届毕业生)经舰长同意,下令放下一、三两号舢舨,欲将受重伤的舰长及受伤官兵送上舢舨。萨舰长誓与舰艇共存亡,执意说:“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魏行健等官兵只得强行将舰长抬上舢舨。救生舢舨载着重伤员离开受重创的“中山”舰,这时,日机不顾国际公法,悍然对两艘舢舨密集扫射,舢舨立即沉没。舢舨上官兵除一等信号兵李麒(马尾海军练营毕业生)伤重延至27日死亡外,其余全数壮烈牺牲。
  随后,日机又在“中山”舰上空来回扫射4次,副舰长吕叔奋代理舰长职继续指挥作战,并指令舰上士兵搜集木料及浮质物。时舰身倾斜40余度,动力已全部失去,顺水漂流至大金山前,吕叔奋不得不下令全体官兵弃船,陈鸣铮、张奇骏、林鸿炳、康健乐、刘洛源等一同跳入水中,或泅水或抱着漂浮物挣扎游上岸,或靠着附近渔船的捞救生还。下午4时30分,倾斜的“中山”舰突然舰首稍举,就立即下沉,沉没在金口北岸大金山前的江底。全体生还者集结在江滩上,面对滔滔江水向“中山”舰和壮烈牺牲者致哀。25日,枪炮员陈夔益(海军学校航海班第五届毕业生)率“平海”、“中山”舰的汽艇寻找尸体,先后找到11具,派正电官何承恩购买棺木11具,在木签上标明姓名,葬于金口邮电后的小山上。其中参战的船政学生27名,牺牲15名(海军学校毕业生3名、马尾海军练营毕业生12名)。
  重见天日的“中山”舰与船政学生再续前缘
  船政学堂是清廷为求“自强”而设立的。船政学生作为海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近现代抵御外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山”舰将士多数由船政系列学校培养的,它们与“中山”舰的这一段历史渊源,体现了船政学生秉承了爱国爱民、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写下了中国海军抗战史上壮烈的篇章。
  (摘自《福建史志》2009年第5期)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