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拓展闽南文化新视野
2015-10-26 00:00:00 来源: 作者:

日前,台盟中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泉州市政府、台湾成功大学等在泉州共同主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闽南文化论坛”,台盟中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福建省、泉州市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社科院、台湾成功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6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闽南文化新视野”的主题,交流闽南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研讨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征是本次论坛的议题之一。福建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晓望阐释了闽南人的海洋文化精神,他认为闽南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主要表现在:中世纪的泉州荟萃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闽南海洋文化是世界海洋文化的结晶;明清时代闽南人突破朝廷海禁,建立了环中国海强大的海上力量,形成了遍及东南亚、东亚及中国沿海的商业网络;中国沿海及东南亚各国近代海洋事业的发展,大都与闽南人的海洋移民有关,闽南人对近代以来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研究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必须给予闽南人更高的评价。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杨彦杰从闽台渊源上讨论闽南文化特征,他指出,闽南文化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而有了内外相连、不断延伸扩展的辐射区域,其中台湾海峡是闽南人由西向东跨越、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桥梁,闽南文化成为台湾地区相当重要的文化景观。闽台“五缘”形成于历史,是以闽南人为主体的两岸人民共同创造的,同时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延续和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在追溯了闽南文化的历史来源后,概括了闽南文化的核心特征,即闽南人的族群性格: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
  闽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是本次论坛讨论的焦点。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者王士仪从文化学、人类学的角度,对“泉州学”的方向和构架提出了新思路。他提出,“泉州学”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文化体,应当将研究视角提升为一种更大的文化发展模式,寻求建立一套以心灵与思想为基础的文化架构体系,尤其在当今多元的世界潮流中,“泉州学”应当自觉维护自己的文化特质,以自我文化塑造者的眼光,确立泉州文化中独有的行为。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支平认为,明清时期闽南商人逐渐把经营活动的空间,转移到以海峡两岸间的商业贸易为核心,进而连接大陆市场以至国际市场的海洋格局之上,并开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移民,即华侨群体,从而将闽南商人所依托的社会活动空间扩展到社会与文化层面,在闽南区域与台湾之间形成一个基本自成体系的闽台社会文化圈,或者叫“环闽台海洋经济文化圈”。从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来考察,闽南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性特征是国内任何一个经济文化圈所不能比拟的,这其中,俗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主任陈益源,重申了国际间整合资料、联合开展闽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国际间合作研究闽南文化势在必行。
  闽南文化圈及文化名城建设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一个特色,与会学者就此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对闽南文化圈建设提出了五点战略构想:建立“闽南学”新学科,以研究促进普及(传播),以研究促进文化创意发展,以普及(传播)拓展市场,增进交流与合作;建立闽南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和闽南文化大观园;坚持整体利益、合作共赢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动闽南文化圈健康发展;培育文化闽南观念,塑造闽南文化自觉的观念,盘活文化资本;做到闽南文化学者研究与民众传播相结合,文化生态深层保护与理性开发相结合,以我为主与拿来主义相结合,闽南文化圈建设与闽南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民间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纽约两岸历史文化研究室主任汤锦台认为,在国内,很少有同等规模的城市,像泉州这样享有如此丰厚的国际性与本土性兼具的同类资源,应当善用这些文化资产,将泉州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文化城市。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设定将泉州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文化城市的高位阶定位;继续努力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单;加入历史城市联盟;积极发挥泉州在世界宗教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将泉州发展成为闽南语影视制作基地,以及与闽南文化相关的书刊、电子媒体出版中心和网页制作中心;加强文化资源的系统开发、整理、分类,以及面向社会的包装与行销;大力争取海外游客;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扩大两岸文化界人员往来;增强城市人文气息等。
  关于闽南民间口头文化遗存,与会者认为口头传承往往具有韧性惊人的历史遗存价值。金门技术学院闽南文化研究所代所长唐蕙韵,介绍了金门在闽南文化生态和闽台关系中的地位:金门保留着丰富的闽南文化特色,可以说是台湾的一个闽南文化基因库。金门技术学院设立了台湾地区唯一的一个闽南文化研究所。她根据采录自金门民间口述传统的多则传说故事,结合其他史料与地方知识,爬梳民间故事与其他民俗形态的关系,以及其中反映历史记忆和社会风俗等背景现实的史料面目。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程立初教授,列举了泉州闽南方言中保存的不少弥足珍贵的古梵音,他认为这些古梵音不仅来自陆上丝绸之路和中原,也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泉州闽南方言中的古代外来词语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宝贵遗产,应当注意进行抢救性搜集和多学科探讨。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