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挥闽西红土地文化优势,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5-10-26 00:00:00 来源: 作者:

    红土地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是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红土地文化,在改革中建设红土地文化,要以务实的精神,认真研究红土地文化发展的战略,特别是如何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笔者从运用红土地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努力营造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
    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营造一种浓郁的社会氛围,使老区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文化、影视、报纸、刊物、广播等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区革命传统和新时期发扬革命传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敬业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利用重要的革命纪念日,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促进老区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结合。利用革命文物、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特定场所举行各类有益的活动。请老红军、老同志讲革命故事和光荣传统,组织文物宣传小分队到基层巡回展览。利用寒暑假举办革命传统教育的“冬令营”、“夏令营”。结合参观,瞻仰革命旧址和烈士陵园,组织开展征文、演讲、主题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还要组织力量把我市各个时期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点革命先烈的事迹编入党、团课教材,以及中、小学校思想道德课教程,贯穿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堂教学中去,使革命传统教育代代相传,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二)要搞好革命传统教育网络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我市现有10个博物馆和纪念馆,这里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全市1736个行政村,其中有610个革命基点村,这些地方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革命史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拓展到基层中去。各乡(镇)村,学校、部队、机关、企业要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充分发掘文物和史料,积极创办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和爱国主义教育室。文博部门应积极配合他们整理收集史料和文物、编写陈列方案、版面设计、提供照片、复制文物等,并在业务上给予支持和指导。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己有革命传统教育网点153个,其中古田会议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曾3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从总体上来看,全市教育网点普遍规模偏小,零星分散,社会教育功能难以全面发挥。所以,当前迫切需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网络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如:龙岩的东肖,漳平的永福,连城的新泉,武平的平川,长汀的汀洲、濯田、南山,永定的金砂、坎市、湖雷,上杭的古田、才溪、临江、南阳等地都是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好地方。这些乡镇革命旧址,革命文物较集中,只要把其中几个点连成线,或者连成片,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是很好的教育基地。比如,龙岩市区的革命文物资源就必须整合,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二块,第一块是东肖革命旧址群,内有后田暴动旧址、新四军二支队留守处、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邓子恢故居、邓子恢纪念馆、还有邻近的曹溪月山邱金声纪念馆,建议把正在筹建中的中央苏区纪念馆也放在东肖镇。第二块是中山公园周边的革命旧址群,这里有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列宁暑假学校旧址、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国共和谈旧址、公园内还有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这些旧址应该有效保护与整合,形成市区重要的参观景点。因为龙岩市区的革命旧址、古民居、古建筑相当少,仅有的几处非常宝贵,必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挖掘龙岩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突出革命老区的风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闽西作历史考察和参观旅游,让闽西的红色旅游线热起来,让更多的人在闽西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打造闽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可以借鉴井冈山、韶山等地的经验,在调整古田行政区划时,把连城县的新泉、庙前,上杭县的才溪蛟洋合并进去,使古田、新泉、才溪成为闽西红色旅游的“金三角”,成为我省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基地。目前,我市的财政还不宽裕,而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都要资金投入,除政府下拨资金外,应采取灵活政策,多方面引进资金,如:让一些大企业或私营企业主认养文保单位,让一些大企业参与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当然,也要求他们依法保护和管理,不失时机地引导文化与企业联姻,走出一条有闽西特色的文物保护新路子,推进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三)努力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
    从教育功能来说,红土地文艺的崛起是利用革命文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特别是影视教育更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但它无法代替革命文物的直观性和真实性。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多在展览、陈列、宣传讲解中体现。目前,全市各文博单位都有固定陈列、临时展室。还连续十多年开展文物小分队巡回展览,面向农村、厂矿、学校等基层单位。这些年,还举办了“革命文物夏令营”,开展“红土地文学”演讲比赛,“文物知识竞赛”等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应该说:闽西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生动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但是,近几年来,我们更注意探索革命传统教育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契合点,认识到贯穿在这两者之间的一条主线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对海内外炎黄子孙最有广泛号召力和深沉感化力的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通过寻找闽西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坐标,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到闽西革命斗争是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闽西人民从反抗阶级压迫开始,并在不断的斗争中觉悟,找到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人们的爱国抱负最终才能得以实现。闽西人民正是从自己走过的路,深刻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实践证明,只有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认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过程中,闽西革命历史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已经达到这一目的。
    (四)要加强领导,多方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模范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模范地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检查、指导,要从人、财、物等诸方面给予支持。切实做好革命文物、革命旧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重视博物馆和纪念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看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涉及到共青团、教育、民兵、部队等部门。这些部门和人民团体对爱国主义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觉担当起这个光荣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配合、齐心协力,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通过树典型、建基地、编教材、造环境、抓活动等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并贯穿到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省范围内,开创具有老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局面。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