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什么是循序渐进?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熟。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第七,扎实。“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朱熹强调,读书要一步一步来,“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第八,专心。“小儿读书记得,大人多记不得者,只为小儿专心,一日授一百字,则只是一百字,二百字则只是二百字;大人一日或看百板,不恁精专。”读书“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则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看《论语》,专只看《论语》;看《孟子》,专只看《孟子》。”
第九,熟读精思。“读书之法,先要熟读。”朱熹认为,书读熟了,道理自然见得到了;若一把果子咬开就吞,就不知是酸是甜。“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第十,要有自己的见解。朱熹说“看人文字,不可随声迁就”,例如“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如何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