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可谓远矣。
百学须先立志。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乎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主一无适便是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守正直而佩仁义。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