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姓驺氏,无诸后裔,闽越王位的继承人;余善是郢的弟弟。二人生年不详。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又封越人南武侯织为南海王。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以高祖时“闽君摇功多”,再封摇为东海王。秦代闽中郡被一分为三。
经过数十年发展,到汉武帝即位时,闽越国已很强大,拥有“甲卒不下数千、万”。当时在位的闽越王郢野心勃勃,力图恢复越王勾践时代的业绩。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海王向汉廷告急,汉武帝命中大夫严助发会稽兵往救。汉兵未至,闽越军已解围去。汉廷应东海王之请,迁其民于江淮之间,东瓯土地遂为闽越所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又发兵击南越,南越王也向汉廷告急。武帝命大行王恢和大司农韩安国为将军,率兵分别从豫章(今江西南昌)、会稽(今江苏苏州)出发,讨伐闽越。郢分兵在仙霞岭一带拒守。
在汉军压境的形势下,原来与郢共谋击南越的余善乘机发动政变,鼓动闽越国权贵们:王(指郢)事先不请示汉天子,擅自发兵击南越,因此天子前来讨伐。汉兵众多,力量强大,闽越国即使一时侥幸取胜,汉兵还会源源而来,不到灭国不止。现在只有杀王,向天子谢罪,才能保存自己。得到众人同意,余善便杀掉郢,把首级献给王恢。
由于问题已经解决,汉军未逾仙霞岭便北撤。在议立闽越的嗣王时,汉武帝以“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故立丑为越繇王,“以奉闽越先祭祀”。余善不服,自杀郢后便“威行国中”,民众多已归附之,便自立为王。越繇王无力控制,而汉廷为避免再次用兵,只好迁就,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余善统治闽越后,前后20余年,与汉廷相安无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汉廷出兵讨伐。余善自告奋勇,请以兵八千从楼船将军杨仆击南越。但行至广东揭阳,便以海上“风波”为借口,不再前进,一面却遣使暗通南越,“持两端”。翌年冬,汉军攻破番禺后,杨仆上书建议顺便引兵击东越。汉武帝以“士卒劳倦”而不许,令诸将屯于豫章、梅岭(在今江西宁都县)待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闻知消息后,便先发制人,用驺力等为“吞汉将军”,连占白沙(今浙江绍兴)、武林(今江西鄱阳)和梅岭三要隘,击杀汉军3名校尉。并刻玉玺,自称“武帝”,公开反汉。至此,汉武帝决定分4路进兵,大张挞伐。第一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出武林,由崇安分水岭入闽;第二路由横海将军韩说率领,出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乘船由海路入闽;第三路由中尉王温舒率领,出梅岭,入闽西;第四路由越侯戈船、下濑将军率领,出若邪(今浙江绍兴东南)、白沙,进攻闽越东北部。到年底,4路汉军均进抵闽境。
当汉军分路进逼时,余善分兵在今邵武、建阳、浦城、崇安一带筑城防守,自己则统兵据守今浦城县北的泉山进行顽抗。原留居汉地的越衍侯吴阳奉汉命回闽,劝余善放弃抵抗,余善不听。吴阳便率本邑兵700名攻占汉阳城(今浦城县北),余善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天险泉山,撤退到冶都(今福州市)。时汉军水陆并进,越建成侯敖便与繇君居股(繇君丑之子)合谋,杀死余善,向横海将军投降。事平后,汉武帝以“闽越悍,数反覆”,下诏徙其民于江淮间。至此,闽越国亡。余善死后,葬候官宁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