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成果展示
多维度呈现福建百年党史的特色与亮点——“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述评
来源:《学术评论》2025年第3期 | 作者:王爱菊 | 时间:2025年09月15

640_调整大小.jpg


2022年,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组织编撰、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正式面世。丛书共5册,包括《风展红旗——福建历次党代会纪略》《奋斗华章——福建重大党史事件》《遍地英雄——福建革命英雄纪略》《英雄赞歌——福建建设楷模时代先锋纪略》《百炼成钢——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图志》(以下分别简称《风展红旗》《奋斗华章》《遍地英雄》《英雄赞歌》《百炼成钢》),其素材均来自福建党史的文献资料汇编、基本著作、专题研究成果,以及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和年鉴,是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党史类普及读物。丛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中共福建省委驻地的变迁等多个维度,全面且系统地记载和总结了福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反映了福建在建党百年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外,丛书着眼于彰显福建党史的重要地位,对建党百年间的福建党史进行了颇具新意的解读,堪称一套富有特色的地方党史力作。

一、立足“三多”优势,彰显福建党史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适时推出“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立足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三多”优势,开展全面、具象化的研究和阐释,以彰显福建党史在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刻画人物群像,诠释奋斗轨迹。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其中中央苏区县有36个,视同中央苏区考虑的县(市、区)有4个,比照享受有关政策的县(市、区)有11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走出了张鼎丞、邓子恢等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中,共有83名福建籍开国将军,包括叶飞、刘亚楼、杨成武3名上将,以及刘忠、傅连暲等9名中将和71名少将。这片红色土地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共有10余万八闽儿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其中有近3万人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占中央红军长征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省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为革命牺牲的老区群众和死难烈士达20余万人,在册烈士近5万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遍地英雄》《英雄赞歌》通过刻画鲜活的人物和挖掘感人的事迹,展现了福建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的革命烈士、建设楷模、时代先锋等英雄个体及群像风采。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喊出“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的李联星到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不能上”的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从中共福州地委的徐琛、余哲贞夫妇举行“刑场上的婚礼”到福建临时省委的王海萍、梁惠贞夫妇坚信“革命的烈火终将反动派化为灰烬”,从“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少共国际师到血溅湘江的“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从“永不消逝的电波”蔡威到“密使一号”吴石,从滇缅公路上的“神行太保”南侨机工服务团到“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台湾义勇队,等等。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浸染了革命事业的鲜亮底色,这是对福建“革命先辈多”的具象化诠释。

二是聚焦重大事件,标示壮阔进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福建人民投身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风展红旗》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来福建25次省党代会(党代表会议)和107次全体(扩大)会议的相关情况,揭示了党的重大会议发挥的重要作用。《奋斗华章》选取重大党史事件,标注福建党史的关键坐标,彰显福建在中共党史中的重要地位。如“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为苏区政权建设和坚持实事求是树立了光辉典范,等等。这些均有力地证明福建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国共在福建和谈”“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抗日”“大湖战役”“福州战役”“漳厦战役”章节分述福建子弟兵北上抗日、三野第十兵团解放福建等相关事迹,记录了福建保持南方战略支点、浴血抗击侵略者和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55位厂长经理呼吁‘松绑’”的事例凸显福建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先行作用;“晋江经验”体现了福建人民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特质和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重要地位;“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展现了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独特地位;等等。不同时期和关键节点的重大党史事件串联起福建百年党史的壮阔进程,这是对福建“党史事件多”的具象化诠释。

三是挖掘红色遗存,承载百年荣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福建人民开展重要历史活动的过程中,留下大量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存。“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系统梳理了福建党史的重要载体,包括重要会议、事件、战役及组织机构的旧址,以及重要人物的故居、活动场所、纪念设施和重要著作、手稿、档案等文献资料。这些有形、无形的红色资源承载了党在福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相关实践,详细勾勒出福建红色基因的传承脉络。如《百炼成钢》用约3.3万字、近100幅配图的图志形式,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建省委组织机构在不同阶段的成立背景和变迁历程,完整呈现了福建省级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并附有相关旧址、遗址的详细记录,是福建“红色资源多”的典型代表和具象化诠释。

二、聚焦育人实效,提供福建党史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为增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实效,以新颖的框架体例和特色编目记录了党领导福建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一套生动的特色教材。

一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教材的特色和权威,在内容结构上具有鲜明的专题性特征。通过英雄模范人物、重大党史事件、福建省党代会、福建省委机构旧址等专题,分别记述福建百年党史的突出亮点,系统性、多层面、立体化地呈现党在福建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区域性的微观角度解读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和自身建设史。丛书精选真实且生动的革命故事和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深入挖掘革命英烈、功勋模范、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价值,为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了权威读本,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学习资料。书中还配以图片和图表,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读懂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终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是彰显福建红色文化的品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是党史研究的宝贵财富。“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历程中福建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关键节点,展现了福建作为革命老区的独特历史贡献,为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史实支撑。同时,丛书通过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彰显了红色文化遗存的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三是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福建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一百年来……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由一个个伟大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犹如一条生动的历史链条,不仅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相连接,更串联起福建人民所开展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聚焦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古田会议、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永安抗战文化、“红旗不倒”等福建红色文化标识,生动诠释了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老区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具体内涵。丛书通过描述“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第一个烈士”何凌登、“黄继光的第一位传人”吕慕祥、“英雄小八路”、鼓浪屿“好八连”等英雄事迹,深刻剖析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基本特质。同时,丛书以厦门经济特区建立、战台风等重大事件,以及林俊德、盖军衔、吴孟超、陈善珉等先进模范为载体,阐述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等伟大精神。特别是聚焦“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脱贫实践、“敢为天下先”的晋江经验、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治理、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建设,以及“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作风建设成果,系统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丛书通过宣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菌草之父”林占熺、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等重点人物,以及福建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对新时代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三牛”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作出生动的诠释。这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同根同源,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福建篇章。

三、创新研究范式,突出福建党史的地方特色

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如何深化福建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已成为当前福建党史研究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立足于福建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在史料征集、专题研究、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具有地方党史特色的创新尝试,推动形成福建党史研究的学术新范式。

一是突出红色史料的征集与使用。“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深入挖掘福建红色史料,广泛收集和利用包括相关志书在内的各种文献资料,并充分吸收近年来党史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丛书围绕福建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以及重要人物等核心主题,以专题化形式进行准确记述,形成五卷本、200余万字的系列著作。其中,《风展红旗》《奋斗华章》纵贯百年党史全程,《遍地英雄》《百炼成钢》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斗争,《英雄赞歌》系统呈现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的发展脉络。丛书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涵盖了福建的革命历史,还包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学术性。丛书既涵盖党史研究的基本范畴,又融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丰富内涵,为进一步深化福建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特定文本。

二是突出专题研究和分析。《遍地英雄》刻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建的英雄人物,《英雄赞歌》赞颂新中国成立后福建涌现出的一大批建设楷模、时代先锋和先进模范。“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采用以事系人的叙事方式,通过“保家卫国”“战天斗地”“改革先锋”“滴水穿石”“生命壮歌”“党旗高扬”等专题,系统记述先锋模范和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如“战天斗地”专题中的“沧海变桑田”一节,不仅介绍了围海造田、兴业利民的整个发展过程,还从向海而兴、尊重自然、科技攻关、群众首创四个方面,对全省15个典型的围垦案例进行归类分析。这为党史研究者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分析演变机理和探究历史规律,提供了基本线索、素材、方向及一定的研究框架。又如《奋斗华章》的“富起来”篇章,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从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到木兰溪治理再到生态省战略,从“四下基层”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再到机关效能建设,从科技特派员制度到晋江经验,从福州“3820”战略工程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再到闽宁协作方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生动展现了福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斗华章。《风展红旗》则完整呈现历届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在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还系统整理了福建省党代会的一手文献资料,为学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专题史料。

三是突出研究传承和创新。“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在系统反映福建百年党史全貌的基础上,着力展现福建党史的特色和优势。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点聚焦中央苏区时期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在抗战时期,突出展现闽台抗战和华侨抗战等福建特色抗战史实,同时详细记述了八路军、新四军中闽籍将士的英雄事迹,突出了福建在中央苏区时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及抗战时期的党史特色,也彰显了福建在全国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百炼成钢》以福建省委驻地的变迁为主线,阐述了福建省委的历史沿革及其坎坷、艰险的烽火征程,展现了福建革命史和红色政权的曲折发展道路。同时,丛书在编目设计上注重创新,通过精练的词组凸显每个阶段的时代主题。如《遍地英雄》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等五个模块,展现了福建地方党组织从创立、土地革命到三年游击战争的发展历程。其中,在“全民族抗日烽火的中流砥柱”“红色铁骑”等章节中,重点讲述了福建作为南方战略支点的历史贡献,深入刻画了八路军、新四军中的福建儿女以及华侨、台湾同胞的抗战事迹,并系统介绍了长江支队、南下服务团中对福建革命和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干部群体;在“隐秘而伟大”章节中,从隐秘战线的角度描写了革命先烈在完成绝密使命中向死而生的感人事迹;在“战火中走出的开国将军”章节中,对福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行总结。此外,丛书在以人物或故事形式进行选材和记述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历史事件的延续性,如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发端到新时代发展演进的完整描述。

总之,“建党百年  福建党史”丛书通过系统梳理福建党史,阐释和解读“建党百年”这一全国性主题的宏观历史。这种“微观叙事”与“宏大历史”的结合,既是对建党百年的礼赞致敬,也为研究和阐释地方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提供了鲜活案例。

*注释从略

(作者:王爱菊,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二级调研员,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
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